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中国佃农生活举例》的会计思想、方法和理论创新

葛长银 / 2021-12-19
文字 正常
  • 标签:
  • 会计史话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中国佃农生活举例》是毛泽东于1926年在湖南湘潭西乡入户调查后,写出的一篇用数据揭示中国佃农生活疾苦现状的调研报告。文后特别注明“本文乃与佃农张连初君会谈之结果”,是强调报告数据来自佃农张连初一家的全年收支。这篇早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并为之写作奠定微观数据基础的报告,也是迄今发现的毛泽东遗存的最早一篇农村调查报告,在1927年3月“作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丛书发表”,是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主要学习用书,为培养农民运动骨干、播撒革命火种起到了重要作用。

    会计视角看,这篇由“支出之部”“收入之部”和“结论”构成的《中国佃农生活举例》,就是佃农张连初的“年度收支报告”,也是一篇在会计思想指导下、运用会计专业方法写出并对我国会计理论有着重要贡献的“会计报告”。

     

    报告一开头就给出一个“假定事实”:“一个壮年勤敏佃农,租人十五亩田(一佃农力能耕种之数),附以相当之园土柴山,并茅屋一所以为住宅。此佃农父母俱亡,仅一妻一子,妻替他煮饭喂猪,子年十二三岁,替他看牛。这个佃农于其租来之十五亩田,可以全由自己一人之力耕种,不需加雇人工。因穷,田系贩耕,没有押租银可交,所以田租照本处通例要交十分之七。”这个瘦田茅屋场景,是毛泽东运用“会计基本假设”理论给定的调研对象和时空范围,以便确定调查研究的“会计主体”。但这个“假定事实”并非凭空想象,它基于“一家三口”“十五亩田”以及田租“要交十分之七”等基础数据,还有跟张连初会谈拿到的一手材料及其翔实收支数字。

     

    文章的整体结构也是按“利润表”格式搭建。简示如下:

    第一 支出之部

    (一)食粮。佃农和他的妇人每人每年吃谷七石二斗,小孩吃谷三石六斗,三人共吃谷十八石。每石时价四元,共七十二元。……

    (十一)杂用。季节庆吊通情送礼,人客来往烟酒招呼,及此外一切零星用费,每月至少一元,全年共十二元。

    以上十一项共计一百六十七元三角六分五厘五。

    第二 收入之部

    (一)田收。每亩年获谷(稻)四石,十五亩,共获六十石,交租四十二石(十分之七),自得十八石,每石价四元,共七十二元。……

    (四)工食省余。……二项共十五元七角二分。

    以上四项共计一百四十七元七角二分。

    第三 结论

    收支相抵,不足一十九元六角四分五厘五。

    显然,由“支出之部”“收入之部”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中国佃农生活举例》,就是一份用“文字+数字”呈现的“利润表”,准确地反映出佃农一家全年的收支数据及其构成,并得出了入不敷出的结论;而精确到“19.6455元”的亏损数字,最能直观证明中国佃农生活的穷苦现实,胜过千言万语的大道理。这就准确找到了“中国佃农比世界上无论何国之佃农为苦,而许多佃农被挤离开土地变为兵匪游民之真正原因”,也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动力源。 

    为了精准计算佃农一家的全年支出,毛泽东不仅运用了折旧摊销方法,比如“铁耙一架。六元,可用十年,每年六角”;还考虑了农具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费用,比如“挖锄一把。五斤,一元四斤,一斤二角五分,五斤一元二角五分。可用十年,每年须含钢一次,七分(二百三十文),十年七角。以上共一元九角五分。以十年均分,每年一角九分五厘。”这“含钢”费用即是维修费用,也纳入资产摊销总额在使用年限里平均摊销。这种处理方法跟当今会计是一致的。其采集数据之细致,也足见毛泽东的会计功底之高。

     

    最令笔者惊奇的是,毛泽东在计算佃农一家的全年收支时,还运用了“机会损益”创新理论。这确实是一个重要发现。

    在“支出之部”,毛泽东把佃农一家的全年实际支出划分为11个成本费用“科目”,包括食粮、猪油、盐、灯油、茶叶、工资、种子、肥料、牛力、农具消耗和杂用。其中“工资”一项支出36元,是因为“此农人如不租田耕种,可往人家做工,一年可得工资三十六元,今不做工,便损失此项工资了。”由此可见,毛泽东在计算佃农一家的支出时,也把可外出做工的工资这项“机会损失”,即选择一项收入所损失的另一项收入,考虑进去了。

    在“收入之部”,毛泽东把佃农一家的全年收入划分为“田收”“喂猪”“冬季或砍柴或挑脚”和“工食省余”等4个收入“科目”,其中“工食省余15.72元”,是因为佃农“九、十、十一三个月出外砍柴挑脚,不在家里吃饭做事,应从支付项下除去这三个月一个人的伙食和工资。每月伙食二元七角四分(谷六斗二元四角,油一斤二角五分,盐十一两九分),三个月共八元二角二分。工资每月二元五角,共七元五角。二项共十五元七角二分。”佃农1年有3个月的农闲时间外出做工,不在家吃饭,也不会发生工资的“机会损失”,省下的饭钱和没有发生的“机会损失”,毛泽东都算作了收入,算计之细实属罕见。这种“收入”属于选择一项收入所减少的另一项支出或损失,比照“机会损失”的概念,可以称之为“机会收益”。

     

    毛泽东在此运用的“机会损失”和“机会收益”理论可以并称为“机会损益”。尽管当时他没有提出此概念,但实质重于形式,他已经把“机会损益”的算账原理运用到了调查研究的实践中。这也证实我国当时的民间会计实践中已经存在着“机会损益”算账智慧,但没有被系统地总结成理论。

    毛泽东的“机会损益”理论是他基于我国古老哲学思想、民间传统会计理论和自身的会计实践与会计功力,率先奉献出来的:有阳必有阴,有收必有支,因而,有“机会损失”也必有“机会收益”,具有完美对称性才是完整的会计理论学说。毛泽东的“机会损益”理论不仅证实会计真理都来自实践,也在提醒:我国五千年文化,尤其是三千年会计史,或许还有很多好东西没有被挖掘出来。

    葛长银

    作者
    • 葛长银 实战派财税专家,中国农业大学会计系教师。
      微信公众号:长银财智
      新浪微博:葛长银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n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