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基础核算决定了管理质量
这段时间对于上市公司质量、公司基础核算管理方面的信息比较多,看似这么基础的常识性问题,维护在国务院、证监会,财政部包括中注协等等部门连续不断来强调和加大检查力度。
这两天我连续看了国务院、证监会下发的提高上市公司会计方面质量的通知,也阅读了财政部及中注协检查公告,所提到的核心内容都是最基础的核算管理和会计处理问题,那么这个重要吗?就像我老板问我的那样,你认为核算重要吗?对于老板来说,当然最重要的是业务,但对于管理来说,最重要的我认为就是最基础的,最基础的核算才决定了是否能够有较高的管理质量。
其一、基础信息所承载的是最真实的家底。比如说货币资金,当然一般公司这块还是管理的较好,但也存在被出纳挪用炒股、赌博甚至置办家业的情况;比如有的老板会说,我就想知道现在真实的债权债务情况,就这么简单的诉求,能搞定吗?不一定能搞定,因为债权摘取大多是历史问题形成,一般企业恰恰并不是积极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或者处理方式简单粗暴,导致信息无法准确,感觉好像是笑话,但现实中还不少。其二、老板不重视,审计财务地位尴尬。有些审计人员,有点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无所不懂的感觉,但其实恰恰说明了你对自身的认知不够,一旦你俯下身精耕细作,真正融入业务的时候,你才会发现,真正的业审融合,业财融合是什么?具体的、实践的业务,虽然需要理论的指导,但实践比理论复杂不少,能够真正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其三、前线业务吃紧,后方子弹供应不足。主要体现在对数据库的建设和分析应用层面,比如采购管理,到底需求计划是多少?库存有多少?库容有多大?个性化定制有多少?战略采购应该是多少?等等问题,后台支持部门是否能够与业务部门进行基础数据库建设,分析模型设计并通过基础信息作为子弹实现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的提升呢?
其四、没有基础数据的管理,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你连自己都说服不了,怎么说服老板和投资者呢?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所以底层思维很关键,常识管理也很关键,顶层设计不接地气,战略规划大笔一挥,都是因为对基础信息管理的不重视导致盲目自信,甚至夜郎自大。
其五、管理质量的提升是各部门合力的结果,一旦大家均为信息孤岛,数据差异很大,就会各说各话,不但形不成合力,还会导致效率低下,决策失误,带来灭顶之灾,所以最简单诉求,那就是所有人掌握的信息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数据是唯一的。
其六、审计监察、财务合规、风控纪委均具有监督管理职能,如果说你所提取的业务数据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试问,咱们可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个应该是不言而喻的问题。其七,内控固然重要,但不是万能钥匙,并不能完全解决企业里面存在的数据真实准确的问题,因为凌驾于内控之上的权力关进笼子这才是关键,但企业就是老板的,老板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如何关?怎么关?
综上所述,在一个企业或组织里面,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才是管理提升的灵活和基石所在,作为管理者、监督者、投资者等等,其实大家的诉求是一致的,就是想还原业务本质,拿到手一个实实在在的数据或者管理信息,这个难吗?说起来不难,但做起来其实很难,需要大家品,细品、慢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