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用销售,谈谈审计能够做什么
其实关于信用销售的话题,前面一些文章里或零碎或系统的谈过不少,但对一个企业来讲,是否存在信用销售?这直接决定了其产品的江湖地位,在目前这种供需关系和疫情特殊情况下,我认为许多企业均会采取信用销售的方式,一方面实现产品、资金的流通;一方面确保实现经营的有序开展。
下面就结合一个案例给大家分享一下信用销售审计需要做什么?
一、基本原则
在对销售内控的审计过程中,我一直秉持的原则就是,能把货卖出去,然后把钱能收回来,这才是最关键的。与此相关的计划、定价、促销管理等内容虽然重要,但在确认过程中都可以涉及,也可以作为内控管理审计的内容进行延伸审计,但今天所谈的信用销售,那就是货赊出去,只有将钱收回来,才能确保业务的持续发展。
二、案例分享
1、审计项目-信用销售审计
2、所关注重点两个方面,一是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准确,是否能够收回?二是是否存在在信用销售下的商品发出以及与其相关的真实性、存在性。
3、审计发现
(1)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虚开票的情况,原因很明确,就是为了完成业绩;
(2)信用条销售下的发出商品确认原则不清晰,与正常销售混为一体,无法辨别,对市场发出商品的管控薄弱,实物跟踪管理存在欠缺的情况;
(3)在进行信用销售时,未对客户进行有效的现场考察,以及相对应的信用担保资质审核、额度评估等风险防范和控制程序;
(4)虽然制度非常清晰明确,要及时进行账务核对,但实际上长期流于形式,与此相关的绩效考核措施也仅仅是走过场,尚未形成管控措施;
(5)对销售退回没有实现有效的实物入库及账务的衔接管理;、
(6)对销售返利的账务处理长期欠账,不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当期损益;
(7)市场窜货、借货等销售行为控制不到位,尤其实物管控意识差,甚至存在实物去向成谜的问题;
(8)破损过期等产品的处理流程与市场衔接并不顺畅;
(9)对业务、财务衔接过程中因为时间差、双方意见存在分歧等问题导致往来账务长期无法实现准确核对,也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
(10)受以上问题的困扰,财务人员对应收坏账、返利、促销等方面的数据无法实现有效计提和管理。
4、审计建议
(1)全面彻底进行应收往来的核对,对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强化绩效考核,确保账务核对管理执行落地;
(2)对发出商品与正常库存商品账务处理严格根据会计准则走,信用销售责任到人,与业绩绩效直接挂钩;
(3)在客户管理过程中,强化现场考察,风险评估、额度评审等管控关节,争取将风险降到最低;
(4)管理部门的监督跟进,包括财务部门、销售管理部门、仓储物流等实现联动,协同管理改善。
当然这仅仅是对信用销售应收的一个基本梳理和总结,在信用销售管控过程中所涉及的面大且广,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在日常审计过程中,做到收放自如的分合管理,精准的进行项目立项,实现管理增值的目标。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