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投资审计到底审什么
干审计工作一定要秉持自己内心的那份执着,怎么想那是人家的事,但怎么做那才是咱们自己的事。
——老常感悟
今天咱们谈项目审计,对于项目投资审计,在每个企业和组织中,对投资的理解范畴是不一样的,因为它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所以,在进行分享之前,先抛出七个问题,大家带着这七个问题进行内容的阅读和自我需求和认识的提炼,并确定自己应该从哪一个问题进开始?
1、投资是什么?
2、项目投资是什么?
3、在本单位或组织中,所指项目投资指什么?是否存在明显的范围管理?
4、需要审计吗?内审能搞定吗?
5、审计标准有吗?国家标准还是企业内部标准?适用吗?
6、审计什么?关注那些重点?
7、审计结论如何体现?审计价值如何突出?
在笔者所在单位,因为是一家重资产的制造企业,受行业特质影响,项目投资范围主要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和维修管理,诸如股权投资、金融投资等不在本文讨论的范畴。
一、定位、分工。
根据对审计部工作职责和业务要素的梳理,结合公司在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技改技措、技术升级、产能增加、环保合规等方面的管理需求,确定了财务审计、业务审计、项目审计和内控审计四个业务要素审计模块。项目审计模块主要针对公司固定资产投资、技改技措、维修等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实现聚焦和侧重点的突出。
二、标准、思路。
由于项目投资预决算、过程管理、程序合规性,项目后评价等均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结合目前审计人员能力素质和人员情况,对项目审计进行了前期调查和审计方案制定。
1、审计标准。那就是集团层面制定《固定资产投资和维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可行性研究的要素、立项审批权限、各部门验收内容和职责等内容。
2、审计思路。一审合规性,是否严格根据制度要求进行了控制环节的管理;二审过程控制,细化采购方式、设备价格、质量等内容;三审达成效果,是否完成了可行性报告中所预定的目标。
3、审计频率。为了有效的确认项目投资效果,明确了在项目投资后6个月内进行审计的管理频率,考虑数量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对全集团所立项项目进行梳理,并确定了年度审计项目。
4、审计内容。有了标准和审计方案后,主要的就是现场实施。
(1)审立项。为什么要投资?目前主要是增加产能、降低成本、环保合规要求、技术升级等五个方面?
(2)审权限。是否根据集团制度要求进行了立项审批?是否存在未批先干、越权审批的情况。
(3)审过程。是否严格根据制度要求进行设备数量、质量、技术、和项目竣工验收管理?项目完工后运行记录是否完整?
(4)审效果。是否超出了立项预算?是否根据制度要求进行了验收管理?是否进行了竣工验收和决算?是否达成了立项目标,用那些资料和数据证明目标达成情况?
(5)出结论。根据效果,得出立项目标是否实现的结论,或者是立项目标实现的程度或者具体体现情况;如果没有实,因为什么?是否能够进行再次改造?是否存在项目实施后闲置,存在无效投资的情况,金额有多大?
三、报告、不足。
审计报告作为审计部门的最终作品,其不但承载着审计小组的劳动成果,更是担负着审计部门是否能够增值的重担。在我看来,活干了,报告就得能够写好,如果现场实施确认不到位,你就感觉无处下手,或者审计报告空洞无物。所以在项目投资审计方面,简单的梳理以下四条,必须予以体现的:
1、开门见山,亮出结果,几个项目,实现立项目标几个,未实现目标几个;
2、实现了立项目标的,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比如成本降低了相对比例是多少?产能增加量是多少?是否符合了环保部门的要求等等;
3、未实现立项目标的,原因是什么?借助于公司的分析或者专家人员来确认是否准确?是否进行了绩效考核管理?是否采取了对应的改善措施等等?
4、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那些需要后续整改,制定整改予以跟进管理。
5、必要的时候,借助第三方专业结构进行专业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
由于公司对项目投资管理的松散型,审计人员能力的欠缺,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不足,需要同行予以关注。
1、立项时,可行性研究报告目标难以量化,或者数据得出不科学,没有依据完全属于拍脑袋而来;需要强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科学性管理。
2、项目审计时间滞后,对于过程管理不足,尤其是等审计时,项目投资成功与否已成既定事实。在审计力量充足,或者具有专业人员的前提下,审计人员应提前介入,进行过程监督;
3、设备投资管理与技术管理配套要求高,专业人员少,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容易出现制定厂家或品牌等舞弊行为。
4、预算管理形成虚设,尤其是在没有专业工程造价人员的情况下,部分技术变更、现场签证的合理性、真实性根本无法确认,导致项目投资超出预算,甚至存在投资后闲置、或者失败后无人问津的情况。
5、项目投资成本支出的正确归集和结转管理需要关注,尤其是对辅助材料、公司自有材料的领用和处理。
6、预付款项的合同执行、发票管理与风险管理。这在采购过程中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预付款项后,若出现设备质量问题时,会形成一种长期无法解决的财务问题。(财务人员需要提升管理思维,不要仅仅做个账房先生。)
以上几个部分是站在本公司目前所开展的项目投资管理角度进行总结和分享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对于存在同类型项目投资的同行有所帮助。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