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桥视点]从逃税电商揭秘虚开发票的利益链条
2018年3月30日,晚上,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中,将虚开主要原因归结为“空壳公司”的大量存在,其实,空壳公司只是虚开链条中最廉价的一件外衣(此处略去500字),更深层次也最根本的原因是税,是税,还是税的问题。本文试以非法电商为例,部分揭秘虚开背后的利益链条。
第一个问题:电商应不应该纳税?
百度百科:“电商”一词是业内人士对电子商务的简称。
业界将电商划分为狭义与广义,狭义电商(E-merce)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贸易活动的电子化,而广义电商(E-Business)是指利用网络实现所有商务活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前者集中于基于互联网的电子交易,强调企业利用互联网与外部发生交易与合作;而后者则把涵盖范围扩大了很多,指企业使用各种电子工具从事商务活动。
(编者注:本文的电商专指狭义概念,通俗说法: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商户。)
了解了电商的概念和含义,其是否应该纳税也就不言而喻了。与之对应的“店商”是传统的纳税人,却怎的更了名,改了醒,换做什么“电商”后,就不纳税了么?
鲁迅先生说过:和尚纳的,尼姑也要纳的。
第二个问题:电商逃税与虚开有毛的关系?
故事是这样逐步展开的:
张“店”商多年以前开着家商铺,经营生活日用品,也算合法经营,照常纳税。后偶遇某网购平台“店小二”小李子(简称李小二)。在小二哥指引下,开了网店,且日益红火,订单突飞猛进。后来印名片时,张“店”商就换成了张“电”商。买卖大了,老张就合计,这要不要交税啊?小二哥说,你傻啊?客户不要票,逃税谁知道?老张惴惴点头称是。
几日后,老张又找到小二说,我这卖货不开票,既然不交税,收入肯定不能上账。可如此一来,账上显示,我购进货物越来越多啊。这只进不出,一旦被查,或者盘库,如何是好?
小二哥说:老张啊,你真是个木头,你不会购货也不要发票,也不上账么?
老张恍然大悟,连连称是。
又几日,小二找到老张说,看在咱俩交情不错份上,我再给你指条生财之路。老张垂手侍立,洗耳恭听。
小二问:你进货渠道何处?
老张答:部分正规厂家,部分小户作坊。
小二日:正规厂家进货,不要发票,可否降价?
老张答:否,要不要票,一个价。
小二神秘一笑:这就有了,你下次可以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此处省去1000字),让厂家将发票开给李四哥。李四哥为少交税,愁的头发都白了。我们借此机会,狠狠敲他一把,按票面金额要他8个点的好处费。
老张连连称善,自此以小二为神。
第三个问题:老张如果正常纳税,还可能为虚开提供便利么?
当然不可能了。
按照增值税计算公式,
增值税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销售收入×17%—购进货物×17%。
假如老张网上销售全部纳税,要想达到少交税的目的,就必须在购货环节正常索取发票,如是,自己都巴不得去多找发票,又怎会让小二哥帮忙转让发票呢?
继续延伸,老张购货渠道为小作坊部分。小作坊产品之所以便宜,原因之一就是不提供发票,目的吗自然也是为了逃税呗。当然,作为不要票的补偿,给老张的货自然是更便宜的哦。
结语:一切虚开都是耍流氓,根本还是税的问题。
乘《焦点访谈》之春风,让打击虚开来的更猛烈些吧!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