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本计价必然会伴随减值要求
假设一律按照历史成本计量,我就不再讲授会计学了,我去某个公司当总经理,老板得答应我,盈利的一定比例给我发年终奖。
我怎么经营呢,将企业所有经济资源变现,然后将员工遣散,就留下我一个人,留下一间办公室,这样可以最大限度节约成本。
我拿出一张纸,印上所有上市股票代码,抓一把墨汁往纸上洒去,撒到哪家上市公司,我就买他们家的股票。
我可以潇洒的去度假,看看哪家公司涨了,我就抛哪家公司的股票,这样按照历史成本结转成本,利润就来了。抛掉的钱我接着随机购买一些股票。
买亏了怎么办,不用理他,按照历史成本留在账面,那是资产。
用股东的钱去赌,赌赢了我可以得到一定比例的奖励,赌输了和我没有关系,因为那是资产,不是亏损。
这样的假设可以得到两个结论:
1、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必须要有减值约束管理层的投机主义。
2、风险投资商业模式,承担价格风险,关键技能是有好眼力,选准投资对象,那么,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计量更合适。
这样当总经理,我实在太闲了,我又找一家企业当总经理,我也不要底薪,只要老板答应我,将利润的一定比例给我做奖金就好。
这家公司老板精着呢,要求我必须进行生产,还要实现一定销售收入。我怎么办呢?
加大马力,将生产能力全部用完,能生产多少生产多少。你会问,不以销定产,能卖出去吗?
能卖多少是多少,这不要紧,我用完最大生产能力,首先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再次,由于扩大了生产量,材料购买量上升,增加谈判能力,变动成本也会下降的,这样降低成本,我就有利润,卖不掉怎么办,没有关系,那不是账面的存货嘛,让他趴在账上就是。
大家已经想到了,历史成本下,没有计提减值的会计规则,就是极大的逻辑漏洞。如果有了减值,大量生产,导致产品积压,计提减值损失的话,恐怕会没有利润的。
有一种极端主义,认为企业所有资产负债都按公允价值计价,这种观点呢,不懂商业模式。企业是一个有机体,资产负债表就是个公允价值的资产负债清单,这合适吗?
不合适,为什么,企业是一头牛,资产负债表是把牛杀了的一个牛肉摊子,准备卖牛肉,早已不是吃草产奶的事情了。
投资性主体可以更多的公允价值计量,因为他就是牛肉摊子。其他企业,主体还得是历史成本,因为他不是牛肉摊子,是一头活牛。历史成本反映这家企业整合各类经济资源花费代价,计量毛利,净利,有利于评估该企业在永续运转中“产钞”能力,全部按照公允价值计价,那不是把牛杀了卖完牛肉清算的意思吗,这样的财报怎么能反映一家企业是一个活体呢?
我们可以再得到一个结论:
3、管住公允价值,不能让他乱跑。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