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这个道理学会计不会开悟
数据背后是观念,不是事实。请注意,是观念。
案例,2019年购买商品,买价10000元,相关费用1000元,2020年出售,价格15000元,问利润多少元。
这1000元怎么处理,计入商品价值(入存货),还是做当期费用?事实上涉及这1000元的定性问题,朋友们,这就是观念问题。当前会计准则是计入存货价值,那是基于“因果归属”及“配比观念”,从原因上看,这1000元属于因为购进商品而产生,所以计入存货,待到商品销售时,结转成本实现和收入配比,再进入利润表去做客。
当然,我们也可以有理由将这1000元做当期费用,甚至买价10000元都可以,收付实现制就是这样嘛。
所以,会计数据的背后,从来就不是事实,而是观念。
观点决定事实
01
再如,收入-费用=利润,这个该是事实了吧,难不成也是观念?
是的,这是观念。楚王丢了弓箭,臣下要为楚王寻找回来,楚王说,楚国人丢箭,楚国人拾箭,哪有什么损失呢,不用找了。
站在楚王角度,是损失,负利润,站在楚国角度,没有任何损益。这是合并观点与个别观点的问题。
不同观念,不同时空。观念不同,数据不同,与事件本身无关。
《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学会计,开悟之路是明白数据背后是观念。
02
再如,企业取得政府补助,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今后再分期转到损益里面,报表上,递延收益是负债,问问,这是哪门子负债,没有偿还义务啊?很简单,就是因为权责发生制下之会计分期,不想当期把整个补助计入损益,故而弄了个递延收益做中转站。
那么,为什么有个会计分期和权责发生制,因为要核算当期损益,为什么要核算当期损益,因为要记录管理层经营业绩,涉及奖金(利益),税收(利益),上市融资跑马圈地(利益),你明白了吗?
会计处理的背后,全是人的问题。
同时,我想和大家说的是,懂得会计靠领悟背后的观念,要把会计学简单得穿越观念去寻找背后极其简单的道理。
本文上面的案例:2019年购买商品,买价10000元,相关费用1000元,2020年出售,价格15000元,问利润多少元。
大家思索一下:无论那1000元如何处理,最终利润总金额一定等于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因此,利润=净现金流。这就是一个穿越。
看见数据,不明白背后是观念,你的会计没有学懂。如果只知道观念,不去穿越观念寻找背后简单的道理,你的会计学得太复杂。
一旦学会穿越,千山万里,恍若隔世,但也能顷刻秒解。不止这些,任何一个会计知识点,都可以玩穿越。
带领大家透视背后的观念,然后穿越观念去发掘背后的简单道理,我在课堂也经常干这事,多次也准备提笔想把注会教材改造得简单一些,总是没有成行,搁浅了,当我看见球球老师这本书,一翻目录,我即“心神领会”,有了推荐给大家的冲动。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