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两个字,搞定或有事项准则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牛郎和织女结婚了,织女说,牛郎哥,咱们今后可能生个大胖子,按照或有事项准则先确认一个大胖儿子吧!
牛郎说:好吧,这孩子今后还可能当联合国秘书长,那咱们干脆按照或有事项准则确认一个联合国秘书长吧!
牛郎和织女的想法完全误解会计上的或有事项了,或有事项准则不是说未来所有可能性都归“或有事项”,或有事项的概念是:“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这个概念强调的是一定有“已经造就的事实”,只是“结果有不确定性”,不能脱离“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这个根,空谈未来可能性!
所以,或有事项不是无源之水,也非无根之木,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胡乱联想。
或有事项准则虽然对或有资产与或有负债两个方面具有规范,但其实基于谨慎性原则,主要篇幅还是解决或有负债方面的会计问题。
接下来的问题是,是不是只要满足或有事项概念,就一定要进行会计确认?比如织女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夫妻俩可高兴了,然后他们商量,确认一笔负债吧,因为这小子今后娶媳妇得花钱呢!
这也不行,为什么,这仅仅是“潜在义务”,并非“现时义务”,并不符合负债的概念及确认条件,所以,并非所有或有事项都要进行账面确认。
只有符合负债概念及确认条件,才能确认为“预计负债”,简单说,预计负债,并非预计是“负债”,它就是“负债”,预计的是金额而已。
所以,或有事项准则的核心就两个字:“负债”,研究好负债概念及确认条件,或有事项准则的牛鼻子就抓住了!
或有事项逻辑层次是这样的:或有事项概念→【确认】负债及确认条件→【计量】金额合理估计。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