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35岁还要不要考注会?
首先要知道,考注会不等于去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过了35岁,如果在打算当执业注册会计师,去事务所从“小朋友”做起,这个转弯成本太高,也意味着放弃了大好青春期的宝贵积累,成本太大。
过了35,要不要考注会,我提供几点理由,如果某个理由让你心动,那你就要认真思考,或许,考注会对你有很大的价值。
一、你要明白,注会是“中国驰名商标”!
人到中年,很多朋友在职业上发展了10多年,早已优秀!能力出众,属于在实务战场上突突冲杀的狠角色。事实上,没有通过注会这条渠道,你已经是财税职业领域的佼佼者。
这时候,你要注意,你是不是因为没有取得厉害的商标认证而有些尴尬。
就像一位在咨询领域做了多年的咨询师,一次客户董事长问:“你是注册会计师吗?”
他很尴尬,只有回答“不是”。
他深深明白,面对客户,任何眉飞色舞的解释,论述“有能力未必需要证书,有证书未必有能力”,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话越多反而品味越LOW,因为客户的心里,需要你有一个认证作为他对你信任的“增信”理由!
此后,这位仁兄瞬间明白,考注会不是我需要,而是我的客户需要,我的雇主需要,我有了中国驰名商标,他们就会放心。
因此,为了服务对象的放心,有必要去弄一个注会。这哥们下了决心,一次就搞定CPA专业阶段6科,毕竟,多年积累,是个狠角色。
二、注会是职业保险
财务职业领域,一个人成长周期是很慢的,没有10年以上的成长,实际上难以优异!10年看路,3年走到!
35岁,正是那个工作后翻过13年坎的“少年”!恰逢少年,风华正茂!另外一个方面,整个社会的知识更新有很快,如果没有知识更新,毕业10多年,早已退化,可能就是一个退休的思想拖着不能退休的身体,天天疲惫在别人设计的流水线上。这是35岁焦虑现象!
财务是越成长越焕发青春的职业,其上升通道受制于眼光和知识技能,因此,对于35岁的会计职业群体,一张CPA认证足以抵挡任何焦虑,这是最扎实的职业保险,因为,不缺实务经验,一旦获得注会加持,就是精英的标配!
三、注会是职业尊严
对于会计职业群体,注会一定是职业尊严!社会认可度超越了你的想象,说注会没有用的都是没有考取注会的人,考过注会的人我就没有发现后悔考注会的!在专业领域,你的意见不受人认可,但是只要对方知道你有注会背景,即便不认同你的观点,他也得小心翼翼的去反驳,想怼你,也不敢那么放肆!
笔者经常遇到有50岁,60岁的“大朋友”说,藺老师,我年轻时也想考注会,当时还考过了3科,由于太辛苦,后来放弃了,到今天,仍然觉得是遗憾。
如果说,你也不服“内卷化”的迷茫态,也不希望35、45、55、 65都处于遗憾之中,可以考虑狠一狠心,一年考两科,三年就可以换来未来几十年不在遗憾,换来后半生的职业尊严。
你去看银行行长,投行证券的精英,会计学博导,为什么他们的名片不会忘记印上“注册会计师”几个字,因为,这是尊严。
四、注会是一种精神力量
如果你的妻子抱怨你无上进心,你只要决定考注会,你的夫人会对你刮目相看,展开对你的再认识运动。
如果你的父母担忧你的未来,你只要决定考注会,你的父母会感到一种石头落地的轻松,觉得不用再担忧你,因为他们看见一个奋发向上的儿女!
如果你在辅导娃娃写作业时,不知不觉情绪失控,多半是潜意识中,希望把你的失败在孩子身上成功回来,那么,你就考注会,用这种方式陪伴孩子学习,和他一起成长,
当他高考时,明白我的“爸爸妈妈”是注册会计师,明白这个考试知识点远远超出高考知识点,明白这是中国最难的考试,那么,你信不信,你的孩子很自然的获得一种内在力量,这种力量会让他自信心爆棚!
不再惧怕任何困难,因为,他知道了,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他的爸爸妈妈!
35岁考注会,不为自己,为了自己的家人,给与家人安全的港湾,顺带给与自己一份保险与尊严,给与雇主与客户一份信任。CPA,“中国驰名商标”,值得内心有冲动的你为之一搏!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