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为这道19年会计考题,ZH和DA两网校打了一架
我备2020注会课,琢磨19年注会会计考题,发现一道题很有意思,顺手丢在群里面和群友们讨论。没想到群友们聊天炸开了:

还有群友贴出相关机构推出的题库里面也是在打架
一家机构题库:

另一家机构题库:

原题是这样的:
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率为25%,20x9年6月30日, 甲公司以300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购入一套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并于当月投入使用。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甲公司对上述环境保护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在当年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中抵免,20x9年度,甲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000万元。假定甲公司未来5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9年度利润表中应当列报的所得税费用金额是( )
A.0
B.190万元
C.250万元
D.-50
我琢磨了一下,本题答案不是C,也不是D,而是更有阴谋在后面。
首先,大家注意,这道题不算是我们平常说的暂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会计准则用的是非暂时性差异一词,范围上可以说大于永久性差异,这里不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所谓差异是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在这里,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根本没有差异!!!
因为,税法上是直接抵减“应纳税额”,不是“应纳税所得额”。
首先,我们知道,当年不考虑抵减优惠,应纳税额等于1000×25%=250万元,当年取得300万可抵减额,那么当年“应交税费”为0,未来还可以抵减50万。
这样的话,C答案纯属无稽之谈了,因为,按照C答案写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250
贷:应交税费 0
XX科目 250
这个未知科目只能填充为“递延所得税负债”,这样的话,纯属搞笑了,取得未来抵减税额的机会,这是资产好不好,怎么是负债呢!
所以C答案不对。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当年应交所得税为0,但是未来还有50万抵减额,因此分录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0
贷:应交税费 0
所得税费用 50
那么就是D答案了?
这个,恐怕也不对,先不说对错,咱们先分析分析。
极端假设,有个公司,今年啥都没有干,就是:以300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购入一套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并于当月投入使用。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甲公司对上述环境保护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在当年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中抵免。
那么,今年应纳税额是0,取得未来少缴税300万的好处,应该做: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300
贷:所得税费用300
我的极端案例,该企业当年净利润300万,你是老板,给不给总经理按照300万计量业绩发奖金,或者说,你是老板,会计认为今年总经理帮你赚了300万,你同意不?
这种东西准则就是不能让我们做递延资产,进而冲减所得税费用。准则堵路了的。因为,如果你是国企总经理,或上市公司,今年没有利润,怎么办,买设备啊,买3亿元设备,利润就是3000万,这个利润来得快。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准则有原话: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是,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予确认:
(一)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
(二)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这个知识点,各位一定学过,只不过可能没有理解,讲无形资产研发加计扣除所得税处理,准则十三条的括号一括号二,你们一定见过,甚至背过。
这个点原来考了很多次,都是问这个无形资产研发确认不确认递延资产,答案就是不确认,为什么,就把十三条的括号一括号二默写下来,就是没有深入分析过原理。
注会近几年考题风格在变化,从这个题目看,考察原理和认知深度特征很明显。
这种情况准则不允许确认递延资产。否则会很荒唐,如果我是国企总经理或上市公司总经理,我需要3000万利润,那么只需要买3亿元这样的环保设备,啥都不要干,今年业绩就有了,可以拿奖金,资本市场可以吹牛B,明年可以增发股票,老板可以套现,割韭菜,走人。
会计准则首要就是监管大公司,要维护资本市场,保平安。
所以,本题会计分录就是:
借:所得税费用 0
贷:应交税费 0
答案是A选项,当年所得税费用是0。码字也很辛苦,需要各位一个点击“在看”,也欢迎留言讨论。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