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做饭中的过程中揭示了公允价值三个层次
我们CPA会计公允价值这章预期考察一道选择题,倒不算重点,但是我在讲授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发现这一章有些抽象,学生不好懂,老师也不好讲。特意推一篇文章说一说公允价值三个层次。
首先,要说公允价值三个层次得说明白公允价值的输入值。
以煮饭为例,米饭是公允价值,大米和水就是输入值,电饭锅代表估值技术。套用数学表达式,y=f(x,z),y是米饭,是公允价值,x和z是大米,是水,是输入值,f是是电饭锅,是函数关系,是估值技术。也就是说,公允价值是根据估值技术模型由具体输入值参数计算出来的。
那什么叫公允价值的三个层次呢?
公允价值三个层次是“质量层次”,就是我们测算的公允价值质量高不高。大米饭的质量好不好取决于什么?取决于原料还是电饭锅?我觉得关键是取决于原料而不是电饭锅,但是一次课上我们同学特逗,他说取决于电饭锅,我说我是穷人,没有用过高档电饭锅。我们回到常人思维,米饭好不好,取决于原料,尤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大米,而不在于水。怎么说?
就像一次我去一家餐馆吃饭,发现米饭有酸味了,我就想到肯定是这家餐馆的米有问题,而不是水有问题,也不是电饭锅有问题。同时,我们去餐馆并不期待吃上特供米这样的高档美味,但是期待最低要求是没有酸味,因此,餐馆米饭质量取决于具有重要意义的输入值的最低层次(是米,不是水,也不是电饭锅,最低要求取决于大米达到最低要求)。类似: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由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输入值所属的最低层次决定。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取决于估值技术的输入值,而不是估值技术本身。
公允价值三个层次实际上就是输入值三个层次,输入值层次高,公允价值层次就高。
第一个层次:是企业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强调相同、活跃市场、报价三个要素,当三个要素满足,自然无需调整)。隐藏含义,第一层是是可观察输入值,因为报价本身可以观察。
第二层次:和第一层次一样,强调可观察输入值,但是不满足第一层次的三个条件,要么是“类似资产+活跃市场”,要么是“相同资产+不活跃市场”,要么是“非市场报价之外的的可观察输入值”。第二层次公允价值需要调整。
第三层次:用的是不可观察输入值。
现在用一张表总结一下。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