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崛起打乱了美国割韭菜的节奏
小汤序
这段时间不断有读者留言:希望汤老师谈谈贸易战。其实,老汤非常关注国内外形势。多次结合《孙子兵法》谈国际关系、中美关系、中美贸易战等,2016年9月汤博士人生感悟86:《中国比你想象中更强大: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2017年8月汤博士人生感悟118:《打不打印度,才不是重点呢!》等文章都阐述了:中日矛盾、南海风云、洞朗对峙后面都有美国的影子,中美关系才是国际关系主旋律。今天,老汤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美国为什么要挑起中美贸易战?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中美贸易战是美国挑起、中国应战。今天,我们换个角度,从金融层面分析中美冲突之源。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经济的延续。
美国是怎样通过美元霸权收割全世界?三部曲:一、量化宽松;二、加息缩表;三、收割韭菜。我试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用大家熟悉的炒股打比方。
首先,美国大量发行美元,降低利率,美元源源不断从美国流出,钱多了,大家开始炒股,各股普涨,世界经济一片繁荣,人们一开始有点犹豫不决、等待观望,看到先行者都赚钱了,按耐不住,进场了,甚至把老本都拿出来。看着大家的钱掏得差不多了,美国开始第二步操作:停止发行美元,提高利率,大家一看,炒股收益率太低,存钱更合算,于是,把股市里的钱纷纷拿出来存到美国,美元源源不断流回美国。股价大跌,哀鸿遍野,人们开始还赚了点钱,结果不仅吐出来,连本都亏了。于是,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看着股价跌到位了,美国开始第三步操作:抄底,购买那些跌得很惨的股票。股市又慢慢上涨,世界经济开始复苏。美国又开始下一轮三部曲,每轮时间大约十年,美国赚得盆满钵满,全世界都为美打工。
世界为什么会无奈地接受这一现实?美国为什么此举屡试不爽?因为美国有强大的军事实力、高科技等综合国力做后盾。
循着这个规律,再来看看中国这几十年,是怎么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社会夹缝里求生存,跌跌撞撞,茁壮成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围堵中国。1992年,当邓公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和诚意,美国为什么接受?因为这时进入量化宽松阶段,世界经济复苏,中国市场巨大、极具引力,日本、欧洲开始与中国接触。美国一看,要控制这个市场,纳入管辖范围,不能全给小弟,于是,解除对中国的封锁。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实际上是美国开始了加息缩表阶段。整个亚洲遭到洗劫,中国金融没有开放,躲过一劫,但香港在劫难逃。所幸刚刚97香港回归,大陆全力支持,香港奋力抵抗,于是,有了“港币保卫战”,最后,赢了汇市,输了股市,打了个平手。当时,许多人以为中国只是“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为争面子不惜代价,加上中国体量不大,这一行动也就没引起美国太多注意。
那段时间,中国的韬光养晦做得很好,美国炸我们大使馆,忍了;撞我们飞机,也忍了。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人说那是美国欺人太甚后有点理亏,所以放我们一马。也不尽然,更重要的是美国进入量化宽松阶段,需要市场,中国主动开放,双方达成共识。
接下来,美国发现了问题: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美国没有割到中国的韭菜,2010年后,美国开始新一轮印钞,世界经济复苏、繁荣,中国又跟着一起发展。美国回收钞票时,突然发现,中国的美元收不回来:外汇管制,许多美元出不去。中国手上存有大量美元,当美国进入收割韭菜阶段时,中国也顺便低价买进一些便宜的资产,跟着美国一起,发点小财。这样一来,近二十年,中国经济高歌猛进,一路上扬。美国不仅没有剪到中国的羊毛,还让中国赚了便宜,再这样搞下去怎么行?所以,美国人不干了!要在下一轮剪羊毛的前夕,遏制中国,于是,粗暴地发起贸易战,而且很着急,因为升息缩表、收割韭菜有时间窗口,就像农村的“双抢”:抢收抢种。错过时段,损失巨大。
其实,美国本不愿和中国发生正面冲突,中国块头已经不小,打起来会伤筋动骨,他一开始是想通过日本、菲律宾、印度等国来搞中国,但是,他们有的和中国不是一个数量级,有的识破了美国借刀杀人的伎俩,结果,都被中国用《孙子兵法》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给化解了,美国一看没办法,只好从后台来到前台。于是,中美进入直接冲突阶段。
中美贸易战,宣告了世界格局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贸易战的过程与最终结果都将极大程度影响国际政局与经济形势。我不敢预言中国能有多少胜算,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中国,不同于日本的经济发达但军事受制,也不同于苏联的军事强大却经济乏力。这一次美国面临的抵抗,前所未有地强。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