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CPA最后10天安排的紧急回复
昨天晚上收到一个提问:
无独有偶,还有这样一个提问:
CPA考试已经倒计时了,最后10天时间怎么安排好?!
备考公式如下:
考试过关=理解+解题+记忆
最后10天,搞基础理论学习和理解,明显不靠谱。
我的建议在最后10天要回归到知识点上面来,记忆是最关键的了。把平时学到的尽可能多的记忆在大脑里面,做到记忆保鲜!记忆是经过种庄稼、施肥、除草等等的最后一步:收庄稼。学了那么多,不赶快收进家里,将是白忙活一场。
具体怎么做:以讲义或其他材料(包括轻一这种学习材料都是很好的过知识点的材料)再次从前到后过一遍知识点,尤其多科备考的同学,平均一科就1-2天时间了,梳理知识点都要注意梳理重点地方,不要在细枝末节纠缠了。
对于做题,实际上做题的目的一是强化理解与记忆知识点,二是找做题感觉,提高应试能力。只要在平时学一章做过一章练习题,最后期间不用做很多题,我以前分析过,备考末期,梳理知识点犹如下网,做题收获知识犹如下钩,至于什么能捞分更多,我想你明白。
所以,最后10天,我是不主张再刷题了,除非报考科目少,知识已经全部系统掌握,而且记忆没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做《最后六套题》或真题。事实上,最后做“新题”不如多看原来做过的“错题”来得快。最后六套题只是针对部分人而言存在作用,不知道这东西啥时候成了时髦,大概是商业推广的结果吧。
最后10天怎么保持题感不丢失呢?顺着过知识点时,看看讲义里面配的经典例题,不用提笔再重新做,强调浏览,明白思路则可。另外就是你平时做题留下错题集,或用红笔勾出的错题,再找出来,针对错题再看看,明白自己平时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就可以了。
要是有人说,老师,我平时只听课没有做题,或做得少,现在怎么办?那你庄稼没有种,或种了没施肥没除草,梦想有好收成不太现实了。这种情况我也不建议你就甩开啥都不干,你的重点还是知识点记忆保鲜,稍微侧重讲义里面的例题,再做做真题找感觉了。另外说一点,做题少的同学,不管考前你觉得掌握有多好,一进考场你就知道你的题感特别糟,这时候怎么办,拿到题目有一个思考方向,拼命联想这道题考啥知识点,书上咋说的?快速判断,快速计算。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