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洞察:民间会计培训将走向何方(一)?
这两天有个消息在刷屏,李克强总理重申国家职业资格清单,要求政府管住那只闲不住的手。总理是简单重申,还是剑有所指,我不爱关注政治领域的事,无法得知,但是我想总理是想传声让某些人听见,否则就成了无事干嚷嚷。
这一事件引起我对民间会计培训行业的思考。会计证停考,已让很多培训机构处于生死边缘。目前民间会计培训行业,存在的状况特点概述如下:
1、除了少数机构,人才空心化现象很严重。
人才缺乏,因素比较复杂。一是众多小型机构利润空间制约,难以支撑高端人才在这个领域安身立命。二是机构不愿培养,一旦有了好的人才,流失概率较高。三是机构思路问题,潜心做培训产品质量不如吹嘘来得快。
2、吹嘘及虚假宣传严重。
包括所有机构,吹嘘特征大致如下:①、名家专家头衔。②、考试过关率畸高。③、各种热闹非凡的阵势唬人。
培训行业的吹嘘简直失去底线与廉耻,这个行业应该借鉴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不得进行广告宣传承揽业务。
3、传统靠“考证”培训,很多“证书”实际上是制度性障碍形成的“刚需”,现在众多培训机构还是这一思路,会计证取消后,实际上民间自我创设的各种证书有如雨后春笋般冒发。估计这种自我创设证书的路还会走一段时间,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思路不转,靠自我创设“证书”蒙人,或者自创一些什么行业协会“颁发证书”蒙人,靠阵势唬人。这种路,不健康,走不远。当然,任何行业都有人并没有想走远。
思路要转,路在何方,彷徨。
培训界为什么热衷于证书呢?从行业特征来看,培训产品属于虚产品,没有实体交付。同时,受训客户接受后,一般很难短期内完全消化吸收,觉得自己学得“不怎么特别好”,心理上不敢承认自己的知识是否合格,这时候需要有一个“证书”进行心理强化。
因此,证书就有了培训方产品“交付”与受训方“心理强化”双重作用。本文就从产品交付这一点谈谈民间会计培训行业如何破局。
民间会计培训摆脱传统“证书”交付的一个思路,其中一个方向是:转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交付。
这种思路转化第一个阶段:引入会计培训“非标准化”培训产品。
如果说传统考试培训有考试大纲及考试教材的培训叫“标准化”培训产品,那么针对特有企业培训的就是“非标准化”培训产品。
非标准化培训产品强调对症下药,讲究培训内容定制。讲师在授课中,结合企业商业模式,行业情况,企业特有问题有针对性设计授课内容。
制定化模式培训举例:笔者为贵州省消防总队进行会计基础知识培训中,与省总队财务处交流得知,就业务本身而言并不难,但是受制于一些因素,人才素质不高,会计岗位换岗频繁,培训之后,下一年又是新人上岗还需要培训。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好的培训教材,基础会计学教材侧重于企业业务框架,行政单位会计教材也不能反映消防部队特有管理规定,公安部消防局的财务管理规定并没有案例展示。我给贵州省总队建议,根据需要定制培训课程,特别开发消防部队会计培训教材,结合会计基础原理、行政会计、公安部消防局管理要求及省队要求,结合实际业务编制教材,这样的培训针对性及实效性比较好。
实现授课定制化服务模式后,可以进入第二阶段:将培训导入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企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授课内容,再帮助客户操作落实。这时候授课,集启发思路的功能、现场咨询与讨论功能、操作指导功能于一体。在授课内容上,“知识传授”和“解决问题”二者水乳交融。课后跟进落实,真正解决客户问题。
这样,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其实就是最好的交付。真正切合时代背景要求,而不是靠忽悠手段创设一个证书做“交付”。
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培训交付举例:某公司准备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培训机构可以提供的帮助:讲解预算一般原理,结合情况调研给出该单位的实施方案并进行培训,接下来帮助与指导单位进行实施,使预算项目上马并能正常运行。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