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思路写合并报表抵消分录,或许让你豁然开朗!
案例:
甲公司是乙公司的母公司,2017年初乙公司应收账款中有应收甲公司的款项50 000元,2017年年末应收账款中有应收甲公司的款项60 000元,假定乙公司提取坏账准备的比例为10%。
乙公司应收账款净额为60000-60000×10%=54000元。
分析一:甲乙公司账上做了什么?
1、双方账上有对应的多笔应收应付发生额,截止2017年年末,累计影响余额为60000元。
2、2017年度以前按照期初余额50000的10%提取坏账准备5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5000
贷:坏账准备 5000
3、2017年根据新增债权金额10000元补提1000元坏账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
贷:坏账准备 1000
分析二:集团一体化角度应该做上述处理吗?
站在集团一体化角度,上述业务不被认可。首先不认可内部(左手与右手关系)的债权债务,其次更不得认可针对内部债务人计提的坏账。
分析三:现在怎么处理?
冲回原有处理,做适当调整。这其实就是和会计差错更正一样的思路!略有两点不同而已:1、会计差错对以前年度损益科目做“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做“年初未分配利润”。2、会计差错更正做具体会计科目名称,如“坏账准备”,而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做报表项目,如将“累计折旧”也写成“固定资产”。
因此,上述抵消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 60000
贷:应收账款 60000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以前入账为“资产减值损失”) -5000
贷:应收账款(具体科目为“坏账准备”) - 5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
贷:应收账款(具体科目为“坏账准备”) -1000
注:负数分录写成借贷颠倒的正数分录就是标准抵消分录,此处为了对照与醒目而已。
提示:
1、这一思路可以用于内部购销、内部债权债务、内部固定资产等业务抵消,对于“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及“母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抵消,由于业务复杂,不适用这一思路。
2、因为合并报表是个别报表先简单汇总再做抵消分录处理的,就是说个别报表包含分录的结果影响都包含在合并报表中了,或者说合并报表的编制人一步到位就做了所有个别报表的分录,既然不符合集团一体化要求的业务是做过分录的,所以抵消分录可以用更正错账思路处理。
3、考试时,如果忘记教材关于抵消分录的写法,试试这种思路,是可以得出相同结果的。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