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廉洁自律的会计人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等都是一个会计人应该具备的优良品德。但这并不是一个会计人优良素质的全部,滚滚红尘之中,会计人还要能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诱惑,廉洁自律。
“他律”与“自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种会计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对会计都有严格的要求,严格划分公私界限,做到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等等,这是硬性的规定,是会计人的规矩,是“他律”。这跟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在孙悟空还未成佛以前,是一定要念的,而当他真正成了佛后,就没有必要了。会计人的成佛,就是充分做到“自律”。而“自律”完全是一种自我要求,是柔性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会计人职业道德中的体现,是会计人内在素质的充分展示,是一种软实力。
究其因,不能“自律”,因为抱着侥幸心理。风口浪尖中的会计人,看到别人不“自律”也没事,甚至风生水起。也许有的就动摇了,就抱着一种侥幸的心态,认为“他律”“律”不到自己,别人行自己也可。一次两次未被发现,便成了鼓皮上的麻雀,吓大了胆,甚至还认为自己是其中的高手,做得天衣无缝,自己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紧箍咒”念不到自己。岂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岂不知你的每一次行为,都是你会计人生中的会计记录,都是有迹可循的,别忘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
不能“自律”,还有质和量的问题。会计人在一百元,一千元,一万元面前坚守住了,但当你面对一百万元,一千万元时,便不能淡定了,抵挡不住了,动摇了。这便是质和量的问题,是“他律”和“自律”相结合的问题。只要你的质是好的,只要你有自律,你便会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不能“自律”,还想着上面有人顶着。常在河边走的会计人,也许你自己坚守住了,但领导开了口,你为难了。三国中的曹操,有次在军粮紧张的情况下,让手下的仓库保管员王垕以小斛发放,最后却让这个仓库小会计当了替罪羊,让他背了黑锅。所以你千万不要以为“小金库”是领导安排的,以为到时候会有领导给你挡着,即使有领导挡着,还有硬性的“他律”在等着你呢。
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我国明朝是对贪污腐化惩治是最严厉的,皇帝将贪腐之人处死后,剥了皮,皮中再用草填满,像个真人一样,放在新任的旁边进行警示。
我国目前在反腐中进行的“打虎拍蝇”行动,有许多具体的实例,也是警示教育的素材,也是在用“他律”警示人们: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前面“不敢腐”与“不能腐”都是“他律”的作用,“不想腐”才是“自律”的效果。
不忘初心,坚持本我
廉洁自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样正确处理会计职业权利与职业义务的关系,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甚至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对会计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在会计进京赶考的路上,能否经受住糖衣炮弹的攻击,而且考试不是一次两次,廉洁自律将会伴随会计人生的始终。
“廉洁自律”要战胜的是自我。身处市场经济灯红酒绿考验的会计人,要深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滚滚红尘中,会计人面临的诱惑是多方面的,必须学会取舍。生是重要的,但为了义,连生都可以舍弃,利在生的面前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我们肯定应该舍利而取义了。这里的义,就是我们会计人的廉洁自律。会计人要能抵制诱惑,战胜自我,回归原本。原本的会计人是什么?人之初,性本善。会计也不例外。
“廉洁自律”是修练内功。《大学》中有这样一段话“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说平天下先要治国,治国先要齐家,齐家先要修身。修身又重在心正和意诚。我们会计人要治国平天下,也要修身,也要心正和意诚。这里的修身是苦练内功,会计的技能是我们的外功,职业道德是我们的内功,我们要内外兼修,才能刚柔相济,才能练就不坏之身。
“廉洁自律”要成为会计人的标配。于谦在《石灰吟》中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会计人廉洁自律的心声。会计人应该将自己的清白记录到会计分录之中,装订到会计凭证之中,汇总到会计报表之中,将会计人的廉洁自律与清白浓墨重彩地留存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