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析内控之:曹魏公司的发展战略(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逐鹿中原谋一统
通读三国,从曹操成立曹魏公司开始,一直不乏宏观发展战略。从企业的内部控制解读,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曹魏公司的长远目标和战略规划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在四个时期分别制定有不同的长远目标和战略规划。
第一战略: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公司成立初期,身为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曹操,便有宏图大志。
首先在将公司做大做强方面,积聚雄厚的资本。除了散家资招募义兵外,还听从家父建议,访孝廉卫弘,其人疏财仗义,其家巨富,愿以资相助。
其次有了资本,还要有人。曹操招募义兵,竖起一杆大旗,上书“忠义”二字,以后成为大将的乐进、许典来投,还有夏侯惇、夏侯渊兄弟慕名而来,曹氏兄弟曹洪、曹仁等也径相来投。曹操父亲本姓夏侯,是过寄到曹氏的,所以夏侯一族和曹氏兄弟,都可以算是曹操公司最坚强的家族后盾与子弟兵了。
三是提出了响亮的战略。在讨董卓的檄文中说: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扶王室、救黎民、戮群凶、清华夏便是他提出的战略。
四是为公司做足了宣传,扩大了公司的影响。以曹操刚成立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做为发起人,组建多达十八家诸侯的联营公司,不管联营公司以后的成败如何,曹氏公司做为发起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战略规划并不是一定千年就一成不变的,也应随着发展的阶段和发展的程度进行调整。曹操平青州黄巾军后,势力大增,建立了自己的嫡系部队“青州兵”,又招募了谋士荀彧、荀攸、郭嘉,收了大将许褚,正可谓兵强马壮。献帝闻听曹操兵强将盛,宣他入朝,以辅王室时,荀彧进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曹操大喜。
这就是曹操公司确立的宏观战略。说得好听一点,是奉天子以从众望,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且曹操将天子挟持到了许都,理由冠冕堂皇:京师无粮。许都是什么地方?曹操的大本营,老巢。挟天子到了自己的老巢之中,谁还能将天子抢走?除非剿灭整个曹操公司了。
实施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还要抢抓机遇。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情况瞬息万变,如不抢占先机,抓住市场机会,可能就会失去千载难逢的机遇。所以荀彧建议: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曹操抓住了这一机遇。
挟天子,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跟着是要稳固自己的地位。到了许都之后,曹操盖宫殿、立宗庙、修城郭、行赏罚。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稳固地位的大事既定后,才开始实行令诸侯。附近就有数个不听命于自己的英雄,一个刘备,一个吕布,一个袁术。曹操听从荀彧之计,先定下“二虎竞食”之计,以天子的名义,封刘备为徐州牧,让刘备去杀吕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再定“驱虎吞狼”之计,明诏刘备去讨袁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曹操此时已能熟练地操作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并深刻地感受到了此宏观战略所带来的收益。
第二战略:逐鹿中原灭群雄
虽然曹操抢占先机,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当此乱世,群雄纷争,地方割据,诸侯各霸一方。针对此乱象,曹操集团公司开始实施第二步宏观战略:逐鹿中原灭群雄。这一点从曹操白门楼诛吕布后,与刘备煮酒论英雄中可以看出。
席间,曹操探问刘备,请刘备试言天下英雄。
刘备一言: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
曹操对曰:冢中枯骨。
刘备再言:河北袁绍,四世三公,虎踞冀州,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曹操对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
刘备再言:人称八俊,威镇九州的刘景升,可为英雄?
曹操对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
刘备再言:血气方刚的江东领袖孙伯符,可为英雄?
曹操对曰:孙策籍父之名,非英雄。
刘备再言: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
曹操对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何足英雄!
刘备再列举张绣、张鲁、韩遂等。
曹操鼓掌大笑,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这是一段经典的对话。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曹操早已将天下英雄都不放在眼中,早晚要剿灭他们,他逐鹿中原之心可见一斑。
在随后的征战中,曹操广泛采纳谋士们(战略委员会的成员)的意见,根据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策略,招降张绣,剿灭淮南袁术、河北袁绍,平定辽东,一举北定中原,基本扫清了北方杂音,为曹操集团公司实施第三步战略:天下一统,奠定了稳固的后方基础。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