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话红楼之:天上之债人间偿
通灵宝玉下凡尘,可不是就这样平平淡淡下凡尘去的,它配合着下凡尘的主人公,是到凡世去收债的。到底是一笔什么样的债务呢?且听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解说。
“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以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原来,这就是《石头记》故事的来历。起因是天上的一株绛珠草因得了神瑛侍者的照顾,日以甘露灌溉,得以成仙,成了绛珠仙子,要感谢神瑛侍者,还他这一人情,得知神瑛侍者要下凡尘,于是绛珠仙子也下凡尘来,天上之债人间偿。这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共同组成了《石头记》中的会计主体,正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神瑛侍者下凡时,所携带之宝玉,就成了记录他们这一会计主体所有情感事项的会计,忠实地将这一偿还情感之债的经历记录了下来,然后流传于人间。
世间之债,千奇百怪。例如三国之中,最大的一笔债,就是刘备所借之荆州。这笔债务的标的是荆州,没有偿还期限,因为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这说明刘备丝毫没有偿债之诚信。根本无法与绛珠仙子相提并论。绛珠仙子天上欠了债,不能偿还,还要赶到人间来偿还。从偿债的诚信度来看,真是天壤之别。
西游之中,也有一笔债。当时唐王到了阴曹地府,幸亏崔判官作保,借得河南相老儿金银一库,买转鬼魂,方得还阳。唐王还阳之后,将金银一库,差鄂国公胡敬德上河南开封府,访相良还债。那相良不受,尉迟公只得起盖寺院,名“敕建相国寺”,这即是传说中的大相国寺的来由,也是地府借钱人间还的故事。从这里看出,唐王也是守信用的,有借有还的。
水浒之中,也有一笔债。江州城的小牢子李逵因得遇宋江,在毫无交情的情况之下,宋江便极慷慨地借李逵十两银子,让李逵从此欠下了宋江的人情债。这笔债,跟随着李逵一生,让他自此成了宋江的铁跟班,鞍前马后誓死追随于他,最后在蓼儿洼,用自己的性命对宋江的知遇之恩进行了偿还。李逵也是讲信誉的,而且是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
民间有句俗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绛珠仙子,将这句俗话,演绎到了极致。其实,滴水之时,也许并未想到要有回报。比如神瑛侍者,他以甘露灌溉绛珠草时,何曾想到过要她的回报呢?也就是说,神瑛侍者并未有意识地形成应收,但绛珠仙子却有意识地形成了应付。你收不收是你的事,我还不还,是我的事;我付不付出是我的事,你领不领情是你的事。绛珠仙子便如李逵一样,神瑛侍者敬我一尺,我还神瑛侍者一丈!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情感之债,最难计量。明天启崇祯年间,冯梦龙编辑民曲《挂枝儿》中有一篇《查帐》,里面写的也是一本情感账:“为冤家造一本相思帐,旧相思,新相思,早晚登记得忙,一行行,一字字,都是明白帐。旧相思销得了,新相思又上了一大椿。把相思帐出来和你算一算,还了你多少也,不知不欠你多少想。”从这首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会计登记得再仔细,哪怕是一行行,一字字认真登记,不出丝毫差错,但有欠的,有还的,这一本相思帐,你算得清道得明吗?一如绛珠仙子,要还那灌溉之恩,但她没有甘露之水,要还也只能以她一生的眼泪还那神瑛侍者。她这一还之后,是刚刚相等,不要找差,还是还出多的来了,还是并未还完呢?并未还完,那下辈子怎样继续偿还?如果还超过了,应该就是神瑛侍者欠债了,神瑛侍者又当如何归还呢?那岂不是永远也还不清了吗?
从会计分期看,天上的一段灌溉故事,是一个分期,是前因;结转到人间后,重新演绎,眼泪相偿,是另一个分期,是后果。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这便是演绎的木石前盟。至于眼泪相偿这一经营过程之后,是否还有其它故事持续发展,《石头记》中没有明确记录,通灵宝玉的记录至此为止,给人留下了无穷的遐想空间。
从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口中所说的这一段故事,被梦幻之中识通灵的甄士隐先生得知了。也是冤孽,即将真事隐去,何必害苦他的家人呢?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中,向二位仙人讨来看时,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无非就是看了一眼这镌刻着“通灵宝玉”四字的一块鲜明美玉而已,还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口中所说的“蠢物”,就让他的女儿英莲(应怜)丢失了,这便是后来的“香菱”。
“真事隐”的家人霍启(祸起),丢失了他的女儿英莲(应怜),跟着元宵佳节之后,房屋被烧,投岳父封肃(风俗),结果又是投人不着,这才引出了跛足道人以及他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然后这道人还有解释:“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从这个《好了歌》看,绛珠仙子还了神瑛侍者灌溉之情,便是了,了结了一段情,还了一份债,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未还之前,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若要好,须是了,而且陪他们了结此案的还有一系列的风流冤家,至此方才成就了石头之记,让天上之债在人间得以偿还,也就是了了,也便是好了。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