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则会计师事务所的由来
谢霖(1885-1969),我国会计界先驱,会计师制度创始人,创立注册会计师制度,我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开办了我国民国时期的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分别在会计理论、实务与教育特别是银行簿记方面,为中国会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谢霖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什么要取名“正则”?这还得从屈原说起。屈原是楚国伟大的政治家,也是爱国诗人,他在其著名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中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文,大意是“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我已经去世的父亲名叫伯庸,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庚寅日那天我降生了。父亲根据我的生辰,给我取了嘉名。我的名字叫正则,字为灵均。”
屈原有两个名字系统。一、《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司马迁介绍屈原时说:屈原,名平,字原。二、《离骚》:名正则,字灵均。原,就是平原,与平同义。正则是正其礼仪法则,公正公平之意;灵均,灵指神灵,均是平均、平等之义,灵均是指像神灵一样公正的意思。
屈原的两套名字系统,都带有公正、公平、公道的寓意。谢霖先生一生崇拜屈原,敬仰屈原的爱国情怀,推崇屈原所向往的“正其礼仪法则”,自己开办的会计师事务所,需要的也正是公正、公平与公道的精神,二者完美契合,所以谢霖为自己的事务所定名为“正则”,希望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事务所培养的会计人员秉承屈原的公平正义之精神去从事会计相关业务。
谢霖在开办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后,面向社会公众,执行公共会计师业务,一直践行并传导“正则”之意。他和潘序伦一起,改革旧的会计制度,引进并传播新式借贷复式记账理论,同时致力于会计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会计及经济管理专门人才,特别是培训了一大批改革后的新式银行所急需的会计人才。
随着业务的发展,“正则”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支机构遍及大江南北,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汉口、重庆、长沙等二十多个大中城市,都开展了执业会计师业务。虽然当时湖北沙市远不如其他大中城市经济发达,但因其紧邻楚国故都荆州,同时也是最早的通商口岸,谢霖先生又有屈原情怀,所以也在沙市开办了“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正则”会计师事务所与潘序伦创办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齐名,在全国会计界中享有很高的信誉,为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
谢霖在开办正则会计师事务所之后不久,即在事务所内附设正则会计补习学校,凡设有会计师事务所的地方,都办有正则会计补习学校,以此为基础,宣传借贷复式簿记方法和理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会计初、中级人才。
谢霖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任职期间,将两行总行及各分行的会计人员分批调京,让他们在正则会计补习学校学习新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也传道“正则”之意,培养了一大批新式会计人才,他们通过理论学习之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通过实践迅速与理论相结合,快速成长为各银行借贷复式簿记的骨干力量。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事务所,以及正则精神,必将铭刻在我们会计人心中,激励我们前行。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