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会计的那些事儿
会计在宋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众多的古籍文献以及文学故事中窥出一斑。
文学家戏说会计
中国的古代文学,最具标志性的当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我们看宋词中是怎样描述会计的。
辛弃疾在《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中这样写道:“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大词人辛弃疾竟然也是一个大地主,还是管理家计的一个大会计,还在跟儿曹子孙讲:不要看我没做事啊,我虽然老了,还在管些事儿,没有吃闲饭!不见我每天“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这可是典型的会计。
另一诗人黄庭坚则更牛了,在《赠李辅圣》一诗中写道:“交盖相逢水急流,八年今复会荆州。已回青眼追鸿翼,肯使黄尘没马头?旧管新收几妆镜,流行坎止一虚舟,相看绝叹女博士,笔研管弦成古丘。”
黄庭坚牛在什么地方,他将宋朝会计的“四注清算法”里面的公式: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在诗中以戏谑的口吻,问李辅圣:你原来的夫人、小妾(旧管),加上你新收的总共有了多少?只可惜要开除一个女博士,因为她已经成了古丘。除去她后,才是李辅圣女人们见在的结余。
宋太宗牙钱管库
宋太祖马上得天下,既要马上管兵马,还要下马管钱,而且还管出了经验,有了心得体会。
宋太祖有一次对宰相赵普讲:我想使国家长久,有什么办法呢?赵普说:以前不长久,只是因为方镇权势过重,君弱臣强而已。要使国家长久,只要夺他们的权,掌握住他们的钱谷,收他们的精兵.......。宋太祖听了赵普之计后,马上行动,做了一笔最划算的生意:杯酒释兵权。一下子将所有大将的兵权轻而易举地收到了他的手中,空前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为宋太祖所说的国家长久奠定了基础。宋太祖在收兵权方面有独特之法,宋太宗则在理财方面有出众之处。
据记载,宋时内藏财库之物“每千计用一牙钱记之。凡名物不同,所用钱色亦异,他人莫能晓,匣而置之御阁,以参验帐籍定数。”宋太宗自创的牙钱管库之法,是一种管算结合的方法,牙钱标记有些类似于当今运用的卡片账,只不过卡片账是公开的,目的便于财务的出纳保管,而牙钱是保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库吏捣鬼。
宋太宗的牙钱管库取得了良好效果,他甚至当做家传秘笈,传给他的儿子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在内库的管理方面,你把这个办法保持下去就足够了。
可见宋朝一代,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对会计重视。
商业垄断会计忙
宋代的同业商家,不论货物大小,都组成了“商行”,如鱼行、牙行、米行、茶行、布行、酒行等,一行之首领,谓之“行头”,负责组织本行业的活动,议定本行业的批发或零售价格,维护本行业商人的利益,当然“行头”也要从中获利,基本方式是抽头。
《水浒传》中,浪里白跳张顺,就是这样一个行头。那天李逵去买鱼时,正是五月半天气,一轮红日,将及西沉,不见主人来开舱卖鱼。原来众渔人不见渔牙主人来,不敢开舱,那些行贩都在岸上坐地。也就是说,这里相当于一个水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管这个市场的有行头,开舱卖鱼得经他的允许。这个头就是渔牙主人,这是行规,即便行贩坐商也好,没有渔牙主人来,渔人都不敢擅自开秤卖鱼,不能坏了规矩。直到张顺来点了行贩,吩咐小牙子去把秤卖鱼。这时,江州城的水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才正式开张。
小牙子又是什么人呢,自然是张顺手下的喽啰,张顺和他手下的喽啰,维持着这个水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的秩序,议定批发和零售价格,同时他们也不是白白维持的,他们也要有收入和回报。他们的收入和回报从哪来呢,这就相当于现在的市场所收的管理费了。
也就是说,张顺和他的手下,就是收渔行的管理费的,不管收纳的标准是多少,既然能够众渔人都遵守,说明这个收费标准众渔人同意了,即使不同意,归他管着,在人屋檐下,也不得不低头。不管收多收少,都得记账。张顺手下的小牙子,如果有三个人,正好一个当出纳收钱,一个记录现金日记账,一个开秤报数;如果是两个人,一个开秤报数,收钱记账都要另外一个人来完成了;如果只有一个小牙子,那要忙死这个小牙子了。
上面说的是小商业,再看大商业。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述北宋京都商业繁华之盛况:“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珍)珠、疋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为之‘界身’,并是金银、綵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除此之外,小型店铺密如繁星,大街小巷处处皆是,更有“相国寺内万姓交易”,每月五次开放,四方百货,各类杂食,珍禽异兽,古玩书画,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如此繁忙的商业,大商家肯定要请专职的账房先生了,即使小商人,每天晚上收摊之后,也要在灯下,一一计算一天的进账,减去卖本,算算一天的毛利润。
手工作坊会计账
宋代的私营手工作坊,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尤以制盐、冶铁突出,城镇之中前店后场的手工业尤如雨后春笋。《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便打出了若干手工作坊与行业出来。
第一拳,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似开了一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了出来。这说明当时肯定有做油酱的手工行业,也有卖油酱的商铺。第二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这说明当时已有做水彩和印染的手工匠人了,而且也有卖彩帛的商铺。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开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这说明当时金属品的制作水平已经相当高了,金属音乐制品的品种齐全,种类丰富,买卖兴隆。
就是这简单的三拳,打出了若干行业与多种商业形态出来,这种经营已明显具有了近代手工业前店后场的特色,可见当时北宋的经济的发展,同时催生会计职业水平的提高,不然怎么会将这若干行业若干商业形态的经济事项记录得如此详尽。正是前店后场手工坊,账房更在作坊后。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