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盘点时
转眼之间又到年底,又到了会计人进行年终盘点的时候,除了资产的盘点,身为一个财务人,我也盘点了一下我的会计学习和会计文化。
1.年到半百考高会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这个行业,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行业,需要不停地学习,才能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随着“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会计人的学习与进步,显得更加重要与急迫。于是,我于今年年初报名,参加了高级会计师的考试。
今年是我足满五十之年,人到半百,记忆力、精力与年青时相比,差了很多,加之单位上工作的压力,生活中家庭的压力,使得自己倍感吃力。
这些因素以外,还要承受同事、朋友们异样的眼光:老都老了,还考个什么哟?还想做学问?有的甚至说,该轻松的不会轻松,非得将自己整得那样辛苦,真不知为了什么?有的还挖苦:等修好庙,和尚已经老啦!
所有这些,并没有让我停下学习的脚步,反而激起了我不服输的劲头。从报名开始,我便认真对待。一拿到学习资料,我便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除了备考的教材之外,我也购买了网课,在学网课的同时,对照教材学。对有疑问的地方,总是将网课听几遍,直到弄通弄懂为止。所有重要的地方,红笔划过后,还用小贴纸进行粘贴,以便自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关键的知识点。对自己曾经做错过的题,专门用一个记错本记下来,针对发生错误的题,有针对性的练习,逐步减少犯错的概率和机会。
所有这些学习,都是在下班之后,忙完家务活之后,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的,连续三四个月的挑灯夜战,厚厚的一本教材,不知翻了多少遍,上面到处是划的圈圈点点,贴满了各色的小贴纸。爱人看了在一旁说:这比参加高考还认真。是的,我在心里说,不认真行吗?我打的就是有准备的仗。
结果可想而知,考试最终顺利通过了。
2.“人文会计”受喜爱
我于2017年开设的微信公众号“杨良成会计文化”,在2019年进行了改版,更名为“人文会计”,分别设置了以下明细栏目:财话水浒、财话三国、财话西游、财话红楼、财会史话、财会美文、财会人生、财会纪实、会计之道、会计名家、会计名著、感悟会计、传播会计、管理会计、信息会计、税务会计、共享会计等。同时推荐一些会计文化书籍及微信公众号。
“人文会计”改版之后,深受广大读者朋友们的喜爱。阅读量和关注度以及粉丝量都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虽然“人文会计”的读者群是一个小众群体,但粉丝的粘度极强,关注之后,掉粉很少,众多的读者甚至已经养成了阅读“人文会计”的习惯。
以一已之力,开设一个公众号,并连续刊登文章,绝对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因为我爱上了她,所以我利用了所有能利用的休息时间,边创作边编辑,无怨无悔。
3.会计文化有传播
从2012年开始研究会计文化以来,我一直将书写会计文化和传播会计文化当作已任。《中国会计报》5月10日发表的《清明上河画会计》,就是从家喻户晓的清明上河图说起的,讲述画里和会计、经济相关的典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人们了解宋朝时期我国的会计经济现状。
《财务与会计》杂志今年发表两篇文章,《从财务管控的角度看“丁谓节财修皇宫”》是从财务管控的角度,分析宋朝时期“丁谓节财修皇宫”这一历史事件,以及这一事件对我们会计人财务管控的启示;《诗词之中觅会计》是和廖华合作发表的,从古代诗词之中,寻觅会计的踪迹,并对诗词之中的会计进行详细的解说,让人们在享受诗词之美的同时感受会计文化。
《财会世界》发表四篇文章,《神算子蒋敬的故事》《唐伯虎的会计故事》《会计始祖大禹》《财计儒商范蠡》或从经典名著之中找寻会计故事,或从民间传说以及古代文献资料之中寻觅会计与治国理财的踪迹,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故事之中,感受会计文化。
盘点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会计文化,永远在路上。追求会计文化的我,也将永远在路上。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