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话红楼》自序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不知有多少知名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诠释与解读,从中给人以不同的启示与感悟。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说别的,单从财务会计和内控的角度,就有多人在此方面有优秀的作品。一是张连起先生,他在重读经典的系列文章中,专门分析了书中的理财故事,分别列举了探春的理财经验与王熙凤的理财经验;二是徐汉峰先生,他专门研究红楼梦,分析了书中众多和会计文化相关的故事,撰写了大量有关《红楼梦》与会计文化相关的文章;三是乔彦军先生,他以一个系列《品红楼,话内控》,来专门分析书中贾府的内部控制。三人的作品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依据原著,抽丝剥茧,娓娓道来,让人为之拍案叫好。或许还有更多大师创作了更多与之相关的优秀作品,只是我没有关注到而已。
最初萌发写《财话红楼》的念头后,我认真研读了以上三者的作品,当时真和李白在黄鹤楼上看到了崔颢的作品后感想一样,恨不得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为什么呢,因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我能最终从以上心节中走出来,受益于《八骏图》。《八骏图》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画的是周穆王游昆仑山时为之驾车的八匹良马。六朝时就很流行,从古到今,不知出了多少优秀作品,但徐悲鸿依然以此为题材,创作出了不朽的传世之作《八骏图》。虽然我不是名家大家,但也可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观点,一样也可以在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里,独树一帜。
2014年湖北高考的作文题目是这样的:一群准备上山之人,在山下碰到山上旅行团下来,问山上风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走到半山,又遇到一群下来的游客,有人说风景好,有人说不好。最后他们上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他们有的人觉得风景好,有的觉得不好。要求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也给了我启示,让我也联想到了创作的《财话红楼》。经典名著《红楼梦》,就如题目中的风景一样,山顶的人、半山的人、山下的人,各有各的看法,有的说风景好,有的觉得不好,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就是典型的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眼光不同,所以观感不同。
理学在宋朝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理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理一分殊。朱熹用“月印万川”来解释理一分殊。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可是倒映在千万个江河湖海中的月亮各不相同。是不是倒映在万川中的月亮不一样,或者只反映出了月亮的一部分呢?都不是的,万川中的月亮都是一个月亮,只不过因为万川的形状不同,具体的地理环境不同,导致了倒映的月亮不一样罢了。月印万川,也给了我一定的启示。《红楼梦》就是那个月亮,一万个人可以有一万种看法,但都是源自于同一个《红楼梦》。我也可以源自于《红楼梦》,发表自己通过财务方面进行分析而得到的感悟,与众人分享,成为红学万川中的一个月亮。
有了这样的释怀,我的胆气方壮。其实早在此之前,我已分别创作了《财话“水浒”》、《财话“西游”》和《财话“三国”》,对尚未创作的《财话“红楼”》,一直耿耿于怀。至此,方才打开思想的枷锁,解除了思想上的束缚,果敢地创作起了《财话“红楼”》。
如此,才有了以上和大家分享的浅陋文章。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