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簿记与谢霖
理论贡献
1907年,谢霖与孟森合著《银行簿记学》,在日本东京出版,中、日两国发行。该书是继清末蔡锡勇所著《连环账谱》之后,国人用中文介绍西方借贷复式记账法的第二部会计著作,将会计方法介绍与会计理论阐述相融合,兼容了西欧及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国人认识西式借贷复式记账法具有重大的启蒙作用。
1. 《银行簿记学》是我国第一部银行专业簿记著作。蔡锡勇所著《连环账谱》,是一部普通簿记学,可针对大多数行业,具有广泛适用性。《银行簿记学》则针对于行业特征,是专门运用于银行业的专业簿记学。
2. 《银行簿记学》是我国银行业实行新式会计改良的重要理论著作。谢霖先后组织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会计改革,都是以《银行簿记学》中的复式借贷记账法为理论基础进行的。
3. 《银行簿记学》为我国银行业实行新式会计改良培训新式会计人员的重要教材。为了推进新式簿记,培训新式会计人才,谢霖先生专门从旧式银行体系山西票号、安徽钱庄中挑选出数十人,进行银行簿记的培训,就是以《银行簿记学》为主要教材进行培训的。
综上所述,中国银行业的会计改革,其理论基础便是《银行簿记学》,或以其为基础,运用西方借贷复式记账法之理论进行的。
实务贡献
1.主持中国银行的会计改革。1912年,谢霖出任中国银行首任总会计,组织会计方法的改革。民国三年,《会计法》实施,中国银行全行组织改良后,谢霖仍为总司账,主管全行的会计事务与主持改良会计的工作。这一成功经验,为我国引进借贷复式簿记,推进中国会计改良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范例,对后来掀起的改良中国会计运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2.主持交通银行的会计改革。1917年,谢霖先生被交通银行总裁聘请为总秘书,主持改良交通银行之会计,由于有中国银行会计改良之经验,所以实施起来收效很快,一方面是修定改良会计制度,一方面是全面以新式簿记方法取代旧式方法,两方面一结合,短短几月之内,便见成效。
3.直接影响和带动其他银行的会计改革。1915年,浙江兴业银行也开始了会计改良,采用借贷复式簿记,其会计水平日益提高。继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与浙江兴业银行之后,当时又有盐业银行、中国实业银行、金城银行、新华储蓄银行、中华汇业银行、四明银行等多家银行先后改中式簿记为新式银行簿记。1925年,全国银行公会联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会上规定了银行界的统一会计科目,使银行界在统一会计制度方面走在其他各行业的前列。
通过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会计改革,谢霖实施的方法措施及其对后世会计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开启了新式账簿组织体系,建立了适合反映银行经济活动规律的会计科目体系,让会计记录及反映的职能更清晰明了,更便于查阅、核算与管理;
2. 引进了记账凭证(传票),使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有了明确的分工,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凭证运用现状,将中国的会计管理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
3. 运用借贷分录法,让“借贷”这对记账符号最早在银行簿记中被国人所接受,成功运用借贷复式记账取代单式记账,使借、贷、余三栏式的账簿格式与借贷分录的处理方法,以及收、支、转三类传票的运用协调一致。
4. 针对银行业特征,改复式记账凭证为单一科目之记账凭证,制票以科目为标准,每一科目制作一张传票,在银行业使用较为方便,这是后世银行业一般都采用单式传票的基本原因。
教育贡献
谢霖在开办正则会计师事务所举办会计实业,改革旧的会计制度,引进传播新式借贷复式记账理论的同时,致力于会计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会计及经济管理专门人才,特别是培训了一大批改革后的新式银行所急需的会计人才。
谢霖在开办正则会计师事务所之后不久,即在事务所内附设正则会计补习学校,以此为基础,宣传借贷复式簿记方法和理论。他在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任职期间,将两行总行及各分行的会计人员分批调京,让他们在正则会计补习学校学习新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培养了一大批新式会计人才,他们通过理论学习之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通过实践迅速与理论相结合,快速成长为各银行借贷复式簿记的骨干力量。
除了对中国银行业会计改革的贡献之外,会计理论方面,谢霖先生独著和与人合作撰述教材、专著、会计制度等共30多部,独撰及与他人合作撰写会计学术论文及公文30多篇;会计实务方面,创立注册会计师制度,开办我国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与杨汝梅(予戒)、钱应清等发起成立中国经济学会,改良中式簿记等;在会计教育方面,先后在全国多所大学担任教授、系主任,讲授新会计、复式会计、银行簿记、银行会计和铁路会计等课程,参与创办光华大学,为改善我国旧式会计教育现状,推进新式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