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迷茫吗?一文妙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计算难题
昨天刚刚发布这篇文章,马上就有三位老铁(郭娜、七月流火、chaos)给川哥留言,提醒我2018年CPA会计发生了变化。
我马上查看了2018年的CPA《会计》教材,并再次复核了2018年的《中级会计实务》教材,发现了令人惊讶的差异:《中级会计实务》里面使用的依然是“持有至到期投资”,CPA《会计》里面使用的则是“债权投资”,在此表示感谢。
截图如下
昨晚,我正式把微信公众号改了个名字,从“川哥讲会计”改为“会计迷路人”,原因就是“川哥讲会计”太高高在上,仿佛自己很牛、很厉害的样子,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川哥只是滚滚红尘中的一个凡夫俗子,专业水平一般、学识见闻一般,所以犯错在所难免,正如昨天的文章一样。所以你们的留言对我来说也是宝贵的财富,我都会仔细阅读、耐心回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是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关系,希望以后继续多多留言,帮助川哥成长。
下面是昨天的发文
题目:2018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万元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250万元,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59万元(1250*4.72%),本金最后一次支付。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不考虑其他因素。
特别提示:中级是持有至到期投资,cpa教材是债权投资。
首先,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计算实际利率。
付出1000万元,得到5个59万元和1个1250万元,要想计算实际利率,就需要在付出和得到之间构建一个等式,付出的金额等于未来得到的金额现值,如下:
10 000 000=590 000×(P/A,i,n)+12 500 000×(P/F,i,n)
如果是考试,可以通过插值法,如果是工作,可以使用单变量求解,得到:i≈10.00%
为了深刻理解这个道理,就多说几句:未来的5个59万和1个1250万按照10%计算现值可以得到1000万。换一个思路,现在的1000万以10%的利率去利滚利也可以滚出5个59万和1个1250万元。我们去验证一下吧。
期初:1000(单位:万元)
第1年末:1000×(1+10%)-59=1041
滚出来的利息=1000×10%=100
特别说明:在期初1000万的基础上,按照实际利率利滚利,即1000×(1+10%),然后又收回59万,第1年末摊余成本就等1041万。第1年产生的实际利息就是1000×10%这部分,即100万就是第1年的投资收益。
第2年末=1041×(1+10%)-59=1086.10
滚出来的利息=1041×10%=104.10
特别说明:在第1年末摊余成本1041万的基础上,按照实际利率利滚利,即1041×(1+10%),然后又收回59万,第2年末摊余成本就等1086.10万。第2年产生的实际利息就是1041×10%这部分,即104.10万就是第2年的投资收益。
第3年末=1086.10×(1+10%)-59=1135.71
滚出来的利息=1086.10×10%=108.61
第4年末=1135.71×(1+10%)-59=1190.28
滚出来的利息=1135.71×10%=113.57
第5年末=1190.28×(1+10%)-59-1250=0.31
滚出来的利息=1190.28×10%=119.03
特别说明:经过5年的利滚利,减去了5个59万和1个1250万,事情已经结束,摊余成本自然为0,这里有0.31的误差,这是因为取实际利率时只保留了两位小数。
接下来就可以根据以上计算写会计分录了,诸位可以根据教材上的案例,进行如上计算,相信会有收获。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