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当刮目看,创新数吕蒙
吕蒙是东吴集团公司继周瑜和鲁肃后的第三任CFO。吕蒙在三国中出场次数并不多,而且在东吴集团收复荆州前,基本是名不见经传。但吕蒙流传后世的却有两个经典:一是吕蒙的学习精神,二是吕蒙的因势利导,发展创新。
先说吕蒙的学习精神。吕蒙在三国中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中,周瑜任大都督,第一次排兵布阵,让太史慈、吕蒙为第四队。也就是说,在第四队中,吕蒙也只是个副将。看来当时是没有多少真才实学或者什么实践经验与看家本领的了。
据《资治通鉴》卷六十六《孙权劝学》记载: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刚开始说军中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说你的事比我的还多吗?我不也在学习吗?于是吕蒙开始认真学习。士别三日后,当刮目相看,连鲁肃都说他非昔日吴下阿蒙。这对我们财务人员是个很好的例子。
财务人员的业务相当繁忙,每当有学习任务时,部分人总是以业务繁忙为理由进行推脱,为自己找借口或托辞。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时”,可以是“在一定的时候”,也可以是“在适当的时候”或是“时常”,对会计而言则是每时每刻;这里的“习”,可以是演习、复习、温习、实习,也可以是练习,对会计而言则是活学活用。满招损,谦受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专一行。活到老,便要学到老。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与税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经常在更新,处理的方式方法也在与时俱进,不学习,财务人员便会落伍。
吕蒙的第二个经典便是创新。东吴集团公司的CFO,从周瑜到鲁肃,虽然在讨还荆州这一债务的问题上是一致的,但在讨还的方式上是有区别的。周瑜属于激进派,鲁肃属于稳健派。吕蒙担任CFO后,采取的方式介于激进派与稳健派之间。这就是他的创新。从东吴集团公司的利益考虑,讨还荆州是肯定的,必须的。关键是如何讨还。周瑜是强讨不成,鲁肃软求也不见成效。那么吕蒙便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是假借有病,将主帅让给名不见经传的陆逊,二是让使者到荆州守将关云长处通报主帅变更的信息,态度极其卑谦,这两方面是从软的下手,让关云长去了防范之心,调荆州守军去协助他攻打樊城。硬的方面,吕子明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最终使得东吴集团的荆州梦,在第三代CFO的手中得以实现。
从吕蒙的学习与创新中,财务人员也可以吸取很多经验教训。财务人员的学习,不是死学,不能简单的剪切复制粘贴,不能光是克隆,不能成为一个模具里面生产出来的流水线上的产品,不能简单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如果吕蒙复制周瑜的板本,肯定打不过关云长; 如果他复制鲁肃的板本,关云长肯定也不会将荆州拱手相让。我们中国的会计注重群体意识、领导意识、服从意识,这里面有许多的优点,但也不全部是优点。西方的会计注重个性,提倡创新,强调个人的职业判断,类似于吕蒙有别于周瑜与鲁肃的策略,而进行的创新,就值得我们学习。
我国新安理学的著名人物朱熹提出了“理一分殊”的道理,他用“月印万川”的比喻来进行说明: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但倒映在江湖河川里的千万个月亮各不相同,但都不是这个月亮的部分,而是这个月亮的全部。正如不管是哪个行业的会计制度,其原理都是一样的。我们会计人一样也可以“理一分殊”,成为万川中不同之月亮。东吴集团讨还荆州的目标在周瑜、鲁肃和吕蒙的手上都是一致的,但方式和方法上各不相同。我们财务人员也要在同一原理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也需要创新。
《礼记.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会计人,要像上面所说的,每天要有新的,天天要有新的,新了之后还要新。正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一样。这就需要不断地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等途径,不断提高会计理论水平、会计实务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自动更新知识能力、提供会计信息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职业经验等等,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开展会计工作,履行会计职责。因为只有通过学习,提高了技能,你才不会老是步别人的后尘,或是永远落后,也因为只有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境界,才会站到会计行业的前沿,引领会计风骚。一如吕蒙原本名不见经传,但荆州一战而成名。其实他的成功是在他吸取了前两任领导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取得的成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士当刮目看,创新数吕蒙。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