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级、CPA考试袭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催人前行
(一)考试预告
5月,初级会计职称考试
9月,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8月,CPA综合阶段;10月,CPA专业阶段
11月,税务师考试
(二)老铁发给川哥的考试感慨
年年岁岁,冬去春来,总是一事无成
凄凄惨惨,囊中羞涩,期待考试领证
(三)福利放送
中级、税务师、CPA的考生,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迷惑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核算,尤其是每年摊余成本的计算、每年投资收益的计算,教材的四五列数据的运算实在是云里雾里,川哥首创了两列数据法,在此赠送给大家。
例题:2015年1月1日,ABC公司支付价款1 100元,从活跃市场上购入3年期债券,面值1 000元,票面年利率5.00%,每年末收到利息50元,本金最后一次收到。
第一步:构建考虑时间价值的等式
1100=50×(P/A,i,3)+1000×(P/F,i,3)
教材使用的是插值法,即假设 i 为两个不同的利率,算出来的结果,一个大于1100,一个小于1100,那么使得等式平衡的 i 就是实际利率。然后按照三点一线的原理,两两算斜率,两个斜率应该相等,一元一次方程,很自然就算出来实际利率。这个原理是一条弯曲的线上,很靠近的三个点近似一条直线,所以这样算出来的实际利率其实是大概值。
如果想要精确值,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
1100=50/(1+i)+50/(1+i)^2+50/(1+i)^3+1000/(1+i)^3 (^表示次方)
运用单变量求解的方法,得到内含报酬率i =1.5620%.
即是说,以现值1100元为基础,按照1.5620%的利率不断地利滚利、同时每年收到利息、最后收到本金,债券余额终究会变为零。
第二步:演绎利滚利的过程
支付1100,得到1150,多得的50就是投资收益
第一步已经明确说了,这个过程就是从1100元演绎到0的过程,中间经历了按照实际利率利滚利、收到利息、收到本金,那么川哥一步步来解读:
第一年末:在期初1100的基础之上,按照实际利率1.5620%滚了一次利息,本息之和(即摊余成本)增加,然后收到50元利息,本息之和减少,得到1100*(1+1.5620%)-50,即得到了1067.18,同时也可以得知第一年滚的利息正是1100*1.5620%=17.18
第二年末:在第一年末1067.18的基础之上,按照实际利率1.5620%滚了一次利息,本息之和增加,然后收到50元利息,本息之和减少,得到1067.18*(1+1.5620%)-50,即得到了1033.85,同时也可以得知第二年滚的利息正是1067.18*1.5620%=16.67
第三年末:在第二年末1033.85的基础之上,按照实际利率1.5620%滚了一次利息,本息之和增加,然后收到50元利息和1000元本金,本息之和减少,得到1033.85*(1+1.5620%)-50-1000,即得到了0,同时也可以得知第三年滚的利息正是1033.85*1.5620%=16.15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