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会计人的追梦路(三)
会计追梦之职业规划
会计这个职业对我来说是得来不易。非会计专业的出身,小中专的学历,十年左右的出纳经历,不能不说是我职业发展中的短板。在参加注会考试的过程中,我也清楚地明白,考试不代表全部。即使通过考试,也只是获得了一张敲门砖,证明你在这个学科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距离自己成为专业人士的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4年,我通过了注会考试,也在同一年,我经历了一次被下岗。这时的我,除了有一张注会全科合格证外,一无所长。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的履历,我给自己做了一个可以说是理性的分析。我没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经验,去一个企业应聘可能会有点尴尬。给我财务经理的职位,我没有相关经验怕是难以胜任。给我一个普通会计的职位,用人单位可能又会觉得与我所拥有的资格不相匹配,我自己或许也会有心理的落差。基于这样的考虑,进事务所或许就是个比较好的选择了。
很多刚考出注会进入事务所的同行,往往都要面临一个比较大的心理落差。和注会考试中的付出相比,事务所的起点阶段的工资,往往是不那么高的。在我看来,一份起步阶段时的职业,其待遇如何,也许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在这份工作中获得积累。在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选择什么样的单位,选择一个引路人,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影响很大。如果你跟了一个专业上不够严谨的师傅,你或许还会以为,审计就是如此不严谨。如果在一个以卖报告为生的小事务所荒废几年,一个人将来的职业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还是要选择一个规范的事务所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急功近利地先想着如何赚钱。唯有如此,职业发展才能更长久。
2004年年末,拿着一张注会合格成绩单找工作的我,尽管求职路上遇到很多困难,我还是选择了一个认为适合于自我发展的公司。这是一家外资的事务所,所有客户均是外资企业,相对来说,客户群比较规范。而且,这个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流程很严格,领导对报告业务质量要求很高。我的第一个审计的老师,指导我的一位部门经理,他说,这份工作会有利于我在专业上的学习与提高。
事实证明,他说的是对的。尽管我在入职时没见过一家完整的外资企业的账簿,尽管我连EXCEL的基本知识都不是很了解,尽管我没有干过一天审计,我的进步都是显而易见的。一年多后,我成为一个项目经理,开始独立带队去企业审计。同时,每个月为7-8个客户提供财税方面的咨询。我的工作,开始慢慢得到客户与领导的认可。我很骄傲于我的工作没有接到过一起客户投诉,我的底稿和咨询报告也经常被单位拿出来与同事分享交流。经常听人说起天份这个词,而我从不认为自己有所谓的天份。很多事情,要靠积累来提高。审计和咨询也是如此。用心付出才能有所收获,用心积累才能有所成长。审计和咨询,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审计重在全局的把握,咨询往往重在细节。往往审计中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在咨询中能够发现。在咨询中没有关注到的全局,在审计中能够关注。因为自己在入职时的一无所有,我告诉自己我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才能站稳脚跟。一年多下来,回头再看自己考过的注会教材,这时才明白,自己很多背过的书,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10年过去了,在这个行业里,我不再是那个怯生生的门外汉。在这个行业里,我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我的工作也不再仅仅是做好自己的项目,也逐渐包含了管理与培养方面的内容。从一个普通的项目经理,到一个事务所的管理人员,我感叹是坚持让自己找到了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充满诱惑又充满机会的世界上,只要你努力提高自己,自会有人看到你的付出、你的能力、你的品质。面对诱惑,面对曾经的委屈与自认的不公平,我曾动心、曾犹豫、曾有过辗转与彷徨。不是没有跳过槽,跳槽未必是对自己过去的一种否定,但确实意味着对未来的一种重新规划。而面对诱惑,选择留下,意味着自己对现有状态的留恋与认同,也意味着自己选择的是一种继续沉淀与积累。
我一直相信,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是需要积累的。在这个中介行业里,我曾经付出与得到,这其中的感情,已经难以轻易抛舍。我喜欢这种做专业人士的感觉,喜欢这种被客户所需要的感觉。正是因为这种坚持,让曾经什么资源都没有的我,在这个行业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无论这个社会有多浮躁,无论这个行业有多少负面的新闻,我都在努力融入,而又要做到不被同质化。这里有一个平台,我的梦想是在这个平台上,成为一个真正为客户所需要的专业人士。我也更希望,能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所积累的经验,通过各种方式与同行、与这个行业的朋友们分享。如果说对未来有什么规划,我的规划很简单,那就是在与时俱进中为我的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我是一个普通的会计人,我的会计人生没有辉煌。而回首自己的会计人生,我又总是很欣慰。因为在这条追梦路上,我能够坚持自己所想要实现的梦。稳定的职业、自强的人生、充满希望的专业追求,这就是我的追求,我的梦想,即使在未来,仍是如此。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