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入门知识-印证的一般规律(一)
上课继续无聊着,于是坐最后一排下下四国军棋,码字吐槽----------
带别人出去干活,经常年轻小伙或姑娘问我,有模板吗---------我一般淡淡的回复下:我从来没有什么模板,自己随便弄弄吧。
于是经常他(她)摆弄了几天,做出的表格超级复杂,东一下西一下,一会横一会竖,完全不知道在做什么。甚至做着做着有点忧伤了,说不明白自己究竟要干神马。
哈哈,我这里先讨论一下一个基本的规律,我觉得可以适用任何循环的审计。我们先不用去管底稿怎么样,也不用管我们究竟做什么循环(某些人居然怕做收入成本,我也是醉了----),先理解下我下面这个路径,底层数据-业务数据-财务数据。
怎么理解呢?
比如,我们取得财务数据后,看到总账存货贷方,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你说你怎么审?就一个报表项目。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将这个账务处理转化为一个业务数据动作,即“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对应的是什么业务动作。转化成销售出库这个业务动作后,我们就可以将这笔总账分解为库存系统数据,即某某仓库的收发存汇总表,某某仓库的收发存明细表,某某仓库的销售出库单”。走到这一步,一个你就会看到若干个仓库,若干个物料,若干个物料的数量,单价等很多关键信息了,你就可以为下一步数据分析做准备工作了,比如啊,发出单价的成本结转与企业实际业务流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比如最近我审计的一个企业,就让我发现企业发出存货计价方法与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不太吻合,导致少当家有点上火,说财务成本核算不准确;另外一个,你走到这个业务动作后,会经常发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会出现差异性,这个时候也是我们发现问题的地方,会计嘛,反映的功能,当不能真实反映的时候,你总得知道原因吧?
进行到业务数据层面时候,再往下走就是底层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印证了。回到上面那个例子,在存货销售出库这个环节,你其实信赖的是业务系统数据,但实务流究竟在不在走,你能确定吗?按照理论,一般是去测试两个:是否有控制?控制是否运行?说白了,就是存货销售出库这个机制是否健全,是不是真的在运行?这就回到传说的内控测试了。
所以,底稿的逻辑一般可以这样处理:
1,大致浏览下总账,明白下主要账务处理流程,按照月或一笔做一个简单的财务处理流;
2,根据财务处理流,大致想象下企业有什么业务动作,结合通用的业务流程,找业务口访谈等啊,画出大致的业务流;
4,突击等进行控制测试,确定实物流与业务流是否一致;
如果这都没用发现问题,开会只能冷场,你也别怪自己了,只能慨叹:有心擒贼,无力回天。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