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会计人,你有几套房?
【前言】 近几天,关于最严房产新政将于9月出台的消息在网络疯传,导致魔都两个地方人满为患:一是各区的婚姻登记处,排队办理离婚的人员骤增;二是各区的房产交易中心,激增的交易量曾一度使电脑宕机。本期大鹏就和大家再次聊聊关于房子的那些事。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话糙理不糙,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哪怕面积再小,也才能称之为家。对于房子,广大老百姓的确是有刚需的,但是,高崎的房价,却让诸多老百姓有家的梦想难以成真。
购房故事,大多数人相同的经历
分享一个朋友的购房故事,或许能代表大多数人的购房经历。这个朋友(我们暂且称之为A女士)身居魔都,与非魔都籍的男友结婚,自2009年开始了购房历程,先是因为结婚对房子的“刚需”,在双方父母的支助下,共计花费近60万元(一半现金,一半贷款),在魔都一个郊区买下一套近100平的期房。后因嫌交通不便,在蹭居女方父母家一段时间以后,两人咬咬牙,在距离女方父母不远的小区(中环与内环之间)花费100万再买一房(付讫首付款,其余按揭慢慢还),约100平的小三房正好满足三口之家的居住需求。
如今,六年时间过去了,前几天听A女士听谈起,正在为了孩子将来读书择校(其孩子即将上小学)置换房产(一定要赶在9月初新政出台之前),将郊区那套原来花费60万元的房子以450万元的售价卖出,到魔都中心区域买了一套划入名牌小学范围的学区房,100平出头,购买价1100多万元(均价11万元)。
看到这里,诸多身居魔都的人士是否有雷同的经历或相同的感觉?A女士的购房故事有几个看点:一是因为结婚有居住的“刚需”而购买第一套房;二是因为各种原因(改善居住条件、投资需求等)购买第二套房;三是因为小孩上学而置换房(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无奈之举)。
从投资的角度看,A女士还有值得学习的理财之道:一是用约30万元的现金作为杠杆,撬动了超过1100万元的资产(当然,暂不考虑6年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近40倍的杠杆不可谓不惊人;二是60万元投资房产,经过6年时间升至450万元,翻了7倍,投资回报也不可谓不丰厚;三是没有额外再付现金,就用卖房所得现金450万元直接作为首付款置换了1100多万元的房产,资金的运用不可谓不妙哉。
会计人员,你购置了几套房产?
作为天天与金钱打交道,投资理论一套又一套的会计人员,晒一晒,你购置了几套房产?不论是一套、两套还是多套,咱们做会计的,其实在投资理财方面,还是趋于比较保守和谨慎的,自黑一下,大鹏就是如此。为何这样说?原因有三:一是虽有满腹投资理财的理论,但一旦实际应用时,头脑里立刻惯性思维地冒出“风险”、“谨慎”等字眼,会计账务处理的“谨慎性原则”就会被无形中放大,导致我们作决策时就会迟疑和犹豫,结果就有可能错失良机。二是虽然会计人员天天与钱打交道,但迫于收入有限(目前大多数普通会计人员的收入普遍不高),“囊中羞涩”,底气不足,在进行投资理财时没有那么“豪放”和“果敢”,结果也可能抓不住发财的机会。三是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且获得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对于投资买房这样的大手笔开支,不仅是会计人员,其余非会计人员,都会在决策时权衡再三,思量数遍,但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有的时候还是需要用“赌徒”的心态去博一把,但遗憾的是,咱们很多会计人员都不敢冒险。
说了这么多,估计有很多会计人员会向大鹏扔砖(估计扔的砖足以让大鹏盖起一间房了)。不论你赞同或者不赞同大鹏关于会计人员类似于购房这样的投资理财的个人意见,我还是要说,职业习惯使咱们会计人员胆子太小(当然,那些个别胆大包天动辄伙同贪污或挪用公款数万的会计人员不在讨论范围),在投资理财方面,有时候真的还需要向那些非会计人员学习学习。
当然,此文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切勿对号入座。如果说中了你的痛点,你就多包涵;如果你不赞同文中观点,欢迎你拍砖并在文末“写留言”处留下你的高见。买房子不可能一步到位,现在,让我们给自己先定一个一定能够实现的小目标:在魔都黄浦江畔,买个500平左右的带泳池的小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