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财会元素(32)——芭蕉扇火敛难财
书中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唐僧师徒途经火焰山。打听道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听当地人说,西南方翠云山有一个芭蕉洞,洞中有个铁扇仙,“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求得来,一扇熄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我们就布种,及时收割,故得五谷养生;不然,诚寸草不能生也。”
从唐僧师徒打听到的情况来分析,火焰山环境恶劣,但并非没有改变的方法。只是改善这恶劣环境的独门秘方掌握在芭蕉公主的手中。要改变,必须给她进贡。于是她正好借机敛财。她发的是火焰山地区难民的财,饱受火焰困扰之苦的人民的财。
这让人不禁想到了叙利亚难民。叙利亚难民所受之苦,可以说和火焰山的百姓一样,正是水深火热之中,却也有人竟然忍心发难民财,在叙利亚难民逃亡途中,处处敛取他们的钱财,偷渡费、船费、过路费等等,不一而足,一如铁扇公主,发着火焰山难民的财,搜刮着猪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而全然不管难民们的死活。这是我看这回书联想到现实的第一个感悟。
火焰山的山,溯其缘由,还是孙悟空踢翻了太上老君炼丹的八卦炉而形成的,也就是说罪魁祸首是孙悟空。唐僧师徒被阻火焰山,也可以说是孙悟空自食其果。
形成叙利亚难民,究竟是谁的罪魁祸首?大家都知道。有谁好端端的心甘情愿背井离乡?肯定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叙利亚难民危机形成后,深受其害的,除了叙利亚难民自己外,还有谁呢?欧洲的一些民主国家,当初要强行干涉内政的一些国家。他们和孙悟空一样,正在自食其恶果。这是我看这回书联想到现实的第二个感悟。
芭蕉公主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是不会轻易答应借出自己的芭蕉扇的,所以才有了孙悟空一调、再调、甚至是三调芭蕉扇,其过程艰难曲折,直到最后芭蕉公主及其老公牛魔王被彻底打败才被迫认输,心不甘情不愿地交出了芭蕉扇。
在叙利亚放了一把火后想借此敛财的,肯定不会轻易答应灭掉叙利亚的火,他们甚至想方设法阻扰灭火,大有让火烧得越旺越好的心思,他们才好从中捞取好处。这种想法和芭蕉公主的想法没有丝毫区别。这是我看这回书联想到现实的第三个感悟。
如果孙悟空只是将火扇得小些,等师徒一行过了后,再不去管,那火焰山的火还有,灾难也还有,没有根治。他当时问着乡人说:“这山扇熄火,只收得一年五谷,便又火发。”,所以他问芭蕉公主,如何治得除根?芭蕉公主道:“要是断绝火根,只消连扇四十九扇,永远再不发了。”行者闻言,执扇子,使尽筋力,望山头连扇四十九扇,那山上大雨淙淙。这才彻底地将火焰山的火扑灭了。孙悟空自己惹的祸,自己形成的灾难,最终还是靠他自己努力根除了灾难。从这可以看出,孙悟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但现在谁在灭叙利亚的火?谁来振救叙利亚难民,谁真正将叙利亚的事情,当作了自己的事,如孙悟空一样,有担当,根除灾难?在叙利亚难民危机一事上,欧洲多个民主国家互相推诿,深恐这股火烧到了自己身上,不愿承担更多的责任。而某些玩火者,却躲得远远的,仿佛与已无关似的,冷眼旁观叙利亚的人民饱受离难之苦,战争之煎熬。从这可以看出,部分国家的部分人在叙利亚扇阴风点鬼火之后,从乱局中敛财,不管不顾叙利亚人民的死活,丝毫没有任何责任心,如孙悟空去扑救扑灭那危害叙利亚人民的大火。这是我看这回书联想到现实的第四个感悟。
类似于叙利亚这样的火焰山,还有多座,如伊拉克、利比亚等等。虽然这些山头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这些山头的人民自有这些山头人民自已的活法,却有一些自认为比所有人都高贵的人要来指责,横加改变,粗暴干涉这些山头的事务,强加给他们火焰,使他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种灾难,这种创伤,是无法用言辞来进行表述的,也无法用货币来进行计量。
天灾尚好解,人祸却难消。有些唯恐天下不乱者,该清醒清醒了。须知害人终害已。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闯的祸,还是要靠自己来收拾,自己闯祸之后,将一个烂摊子扔下不管,是极端不负责任的,终将会被全世界人民所唾弃。这是我看这回书联想到现实的第五个感悟。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