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起开讲:养老这曲欢乐颂不能只靠一个樊胜美

最近国产良心剧《欢乐颂》火爆程度无剧可及。虽然临近尾声,剧情走向飘忽,极尽夸张之能事,被指“三观不正,人设崩坏”,最近几天更是俨然变成了樊胜美的家庭大起底以及樊胜美爸妈批斗会。但是,至少在舆论关注度上面,所向披靡。
樊胜美是家里的小女儿,父母眼中只有儿子和孙子,她在上海打拼的收入,一半寄回家养父母,但父母全部都给了哥哥,哥哥的工作是樊胜美厚着脸皮求人介绍的,结果他殴打领导进了警局,支付医药费的事情,还是得由樊胜美负责。只要小美哥哥有所求,跟他妈一装可怜就能讨来钱。而妈妈转身就会去找小美。小美一有不想给的态度,就被认为是白眼狼,就是没良心。一次不顺,前面做的事,给的钱,全变炮灰。在小美的父母看来,女儿应该不吃不喝,应该住到公司宿舍,应该问邻居借钱,去帮她的哥哥解决问题。小美的爸爸中风手术,是小美全程陪伴,但小美妈妈一听说要卖了哥哥的房子,就炸锅一样的骂小美白眼狼不孝顺,却一点不在乎10万的医药费有可能将已经被榨干的女儿逼上绝路。
樊胜美的一对奇葩父母,让观众无不咬牙切齿,纷纷在网上抛出,诸如“像樊胜美爸妈那样的,还有孝顺的必要吗”之类议题。然而在那种把儿女当做免费榨油机的无底黑洞式父母的另一面还存在着另一极端:衰朽残年,病痛不堪,怕成儿女的负累。往往有苦也不说,咬碎牙活血吞,某日想不开,宁寻短见,也不求人。这些走极端的老人,又多属空巢之痛,独居之殇。我国正进入一个加速老龄化的阶段,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12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5.5%,到2020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6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
这是一个残酷而现实的问题,关于农村,关于老人。每一个或依然活跃或慢慢荒芜的乡村,都是一批人回不去的故乡。但在故乡,有着他们的爹娘。还有仍然生存在这些乡村中的年轻人和他们的爹娘。
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国巨大的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封建意识和现代意识的巨大鸿沟,会让越来越多的樊胜美腹背受敌,陷入困境。住房、医疗、养老这三座大山,已经把中国老百姓压得透不过起来。不仅生活在农村的人有压力,生活在县城里的人有压力,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同样会有压力。在压力之下,人们自然会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自私,越来越没有底线。
你真的以为,樊胜美在卖掉房子以后,就会摆脱父母的牵绊,可以奔向新生活了吗?现实情况是,即便樊胜美结了婚,老家有什么难处,还是会向樊胜美伸手。事情绝非是电视剧里那么简单,一边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一边是现实的压力,樊胜美一生都会处于两者的夹击之中,一生都会活得很累。其实,生活中不仅有女樊胜美,还有成千上万的男樊胜美。这和这盛世的繁华一样,都是真实的。
关于养老问题,物质和精神的双管齐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政府兜底,家庭保障是老有所养的基础。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基础上,各区各社区以及民政福利部门,辖下独居、患病、贫苦,或因年龄、精神、经济方面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至少要登记在册,尽量做到一对一帮扶。积极探索异地养老、以房养老、企业养老、自助养老等多元化养老模式,达到养身、养心、养脑相统一。
当然,因病寻短见走极端之个案,也不全都是经济原因,还有老人郁结心绪难以排遣的因素。与其母亲节父亲节,网上例行应景跪拜一番“父爱如山母恩似海”,不如把社交网络一日游的摆拍作秀,内化到日常。老有所乐,则需全社会助力。不管是城市土著,还是离乡的青年漂老年漂的新城市人,心理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来自互爱互助、互帮互救的社区友爱亲睦氛围的营建。消融隔膜,增进互动是破冰之始。无妨敲开邻家门,社区成为一家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一人想不通极端憋屈与困扰,有时就是其乐融融合家欢氛围下几句玩笑,就能冰消云散的。
年老,意味着更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而不是在贫病交加中垂垂老矣。政府和社会,物质和精神,双管齐下,独居空巢之困也并非无解。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