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营改增终极困难之问与思考
我和赵国庆、刘菊芳、陈颖几个朋友做了一个营改增的应对方案,我们把房地产营改增的方方面面按照从低到高的需求都考虑了一遍,做了一个完整的方案。我是一个比较奇怪的供给侧,因为我本身还是需求侧,经过与几个房地产集团公司的讨论,与数百家房地产学员的反馈情况,我发现房地产营改增真正困难在以下三个方面,有些原因完全超出了我们原来的预期。
1、财务人员学习的动力弱。
中国房地产税务总监们基本上忙得都象死狗了,有说头发白的,有儿子过满月坚持岗位的,有脸上长疙瘩手术的,有失眠健忘的。不一而足。但是令人悲摧的现状是,下属不急领导急。房地产的财务们基本不急,学习动力奇弱,也可能是基础太差,也可能是文件太多,也可能是消化实在不良,也可能是望而生畏,总之,出现了两极分化,领导奇急,下属奇不急或者下属干着急。这可能是本轮营改增最大的困难,就是头尾分离的问题,头再强大,下面的项目公司与城市公司跟不上,营改增不会成功实现,最后营改增就改成了营业税发票改成了增值税发票。头尾分离,这是房地产税务管理最大的毛病,一直没有解决,本轮营改增显现更为明显。管理并不是追求完美,管理是追求效果。效果好的,就是最好的营改增,完美的东西往往是浪费时间与效率的。所以技术完美派的税务总们基本要放弃完美的追求。我甚至认为,本轮房地产营改增,没有人可以实现当时的完美设想。能完成定价调整与增值税下的测算与选择,你就是成功了。
营改增让财务已经成为性价比最差的职业之一。但是营改增会让财务人员又出现一次分化,银行现在都开始招营改增税务经理了。中介服务机构也会面临一次分化与洗牌。
2、不会测算与选择
说起来好笑,中介机构们天天在筹划新旧项目的选择,然后新旧项目选择有什么好处与空间。但是却不知道,我们现在房地产公司95%的人不会做这个选择。不是不知道新旧项目有空间,而是不知道怎么做一个简易征收与一般征收的测算比较结果。这里面有三个原因,第一,不知道收入与成本怎么做增值税定价与价税分离,第二,不知道增值税对土增与企业所得税的影响,目前来看,的确也存在认识上的混乱。第三,成本结构的确比较复杂,成本结构会影响进项,进而影响实际增值税负。比如,融资的成本是否可以筹划,土地的取得方式是否要改变。这些影响都是巨大的。这个算是管理性的技术问题。其实多数中介给别人做服务,自己也不会做这个测算。我也只能苦笑。
3、商业模式实在复杂
各大房地产集团的商业模式不一,有些政策仍然是空白,有新税制下,不同的商业模式是否需要微调以适应政策,在这样一个混乱而政策层出的剧变环境下,是主动性的改变还是被动性的等待,税务总们正在失眠中。改变了领导不给奖励,不改变会有工作失误,口水与砖头随时在不远处等着你。税务总成了高危的职业。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剧变的时代。世无英雄,遂让竖子成名,草根逆袭的机会也许来了。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