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财税政策 强化创业扶持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

2014年9月10日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为400亿元。旨在通过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多措并举,做大该基金的规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再举步维艰,带来中国经济新引擎加速启动,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早日实现。
2015年1月21日2015年瑞士冬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开幕式上发表特别致辞,首次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称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他表示,体制的创新,可以激发亿万人的创造力,也可以改变亿万人的命运。
2015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税降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
2015年3月5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以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015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推出简化创业场所登记手续、落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措施、在返乡创业较为集中地区探索发行中小微企业集合债券、依托现有开发区、农业产业园发展返乡创业园和孵化基地等举措,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广袤乡镇百业兴旺,促就业、增收入,打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新局面。
2015年7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继续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力度,清除对市场主体的不合理束缚和羁绊,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局面。
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萨金塔耶夫时指出,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通过“双创”激发市场活力,是中国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的底气所在。
2015年9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认为要利用“互联网+”,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促进生产与需求对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有效汇聚资源推进分享经济成长,助推“中国制造2025”,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推进,国家和各地政府纷纷出谋划策,力争营造出更优质的创业环境。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仅国务院和各地政府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发布的政策措施就已超过2000条。
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类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需求、服务需求、信息需求等困难,是营造良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的有力举措。然而,在推出扶持政策的同时,各地政府还需因地制宜,避免盲目跟风。
一是莫让创业孵化器泡沫化。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加强创业孵化器的建设自然是一项有力举措。然而,随着创业孵化器的数量不断增多,选址不合理、定位不清晰、服务不到位、配套设施不健全等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应避免走入盲目建设创业孵化器的误区,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当地创业者的需求来建设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创业孵化器,切莫让创业孵化器泡沫化。
要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对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打造创业孵化器,这样不仅载体主体呈现多元化,其载体类型也是多样化,还使得特色产业集群化,形成一批特色品牌,让创业变得更加容易。
二是莫让创业服务同质化。随着创业种类的不断增多、创业水平的参差不齐,差异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要使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得以持续推进,创新服务方式必不可少。
创业服务通常是以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咨询、创业孵化引导、创业场地支持、创业宣传发动等创业初期的服务为主,对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企业则缺少了针对性和专业性,难以助其进一步成长。
对于不同层次的创业内容,也由不同层次的创业服务队伍一一对应。比如由各级政府部门的专职创业指导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创业服务队伍,重点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各类政策难题;由不同专业背景组成的多元化创业专家队伍,则重点解决创业中的专业性难题等。
总之,健全体系、完善制度、针对服务也应是推进“双创”工作中的重点,以创业者需求为导向,结合各地特色提供不同创业服务,莫让创业服务同质化。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