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济下行时要减税降费?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在经济下行、财税增幅放缓时,政府减税降费,让渡利益和空间,实际上是涵养税源。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似乎一直存在一个经典的悖论:越是经济向好、财政盈余时,政府似乎才肯于减税降费;而经济一旦下行、财政捉襟见肘时,政府则明显缺乏这方面的动力。可事实是,对于市场主体而言,经济越是处于后一种情势下,减税降费政策才越能最大化地发挥“及时雨”功效。

这就是两年以来,政府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坚持用一种更加市场化的方式,试图破解财税的这一悖论。
最新的部署来自8月19日的常务会,决定在落实好已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一是从2015年10月1日起到2017年底,依法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小微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以内扩大到30万元以内;二是将月销售额2万元至3万元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免征增值税、营业税的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由今年底延长至2017年底。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是涵养就业潜力和经济发展持久耐力的重要举措。
两年来,我一直呼吁和主张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立竿见影减税负、普遍性降费。减少取之,便是予之。政府还对社保“五险”中的三个险种费率给予了调低。
积极的财政政策,传统思路就是扩大财政赤字,拿出钱来上投资,这些措施仍有必要,但要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效,必须在降税减费上有立竿见影的措施。
在经济下行、财税增幅放缓时,政府减税降费,让渡利益和空间,实际上是涵养税源。若竭泽而渔,未来就失去了税源支撑。这个道理虽简单,但执政者往往明知不为。
《礼记》中就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说法,“大道至简”的“简”是《论语》中所说的“居敬而行简”,意指对百姓要敬,行为要简,不扰民。居敬行简、轻徭薄赋。政府施政要义,在于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