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成本法和模拟权益法编制合并报表分析
一、主要思路:
直接成本法:将集团视同为一个整体,计算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权益,将少数股东享有的权益剔除,剩下的就是母公司的权益。
模拟权益法:计算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归属于母公司的部分,将剩余部分分配至少数股东。
两者主要区别:直接成本法下对剩余归属于母公司的部分无须进行会计处理。
二、合并日的调整
借:子公司所有者权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情况下:
借:子公司所有者权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净资产*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以模拟权益法和直接成本法进行合并时所做的分录一致。
三、合并日后的调整
(一)直接成本法:
1.计算子公司当期净利润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
贷:少数股东权益
在子公司实现的利润中计算出归属于少数股东部分的损益,增加当期的少数股东损益,增加少数股东应享有的少数股东权益。
2.确认当期除净利润外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将子公司的除净利润外的其他净资产的变动中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增加少数股东权益:
借:子公司所有者权益
贷:少数股东权益
3.由于子公司计提的盈余公积相对于集团来说仍然属于未分配利润,因此抵销子公司计提的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
贷: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4.子公司分配股利,对于集团来说,子公司分配股利属于内部的利润分配流转,并不存在应收股利和应付股利,相应地投资收益的增加和利润分配的减少都不存在,所以要相互抵销。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权益
贷:向股东分配利润
(二)模拟权益法:
1、对以成本法核算的结果调整为模拟权益法核算的结果:
调整被投资单位盈利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调整被投资单位亏损时: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调整被投资单位分派现金股利时: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调整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及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资本公积的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本年
2.合并抵销处理:
借:股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的分配
四、连续编制合并报表的调整
(一)直接成本法
1.合并日分录直接过到本年度。
2.计算子公司当期净利润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同步确认年初少数股东权益和本期少数股东权益: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已确认为少数股东损益的金额)
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本年的净利润中应归属于少数股东享有的部分)
贷:少数股东权益(上年度和本年度少数股东损益的合计数)
3.对本期除净利润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予以确认:
借:子公司所有者权益
贷:少数股东权益(上年的金额加本年变动的部分中少数股东享有的比例)
4.对本年子公司计提的盈余公积和分配股利,所做分录同上年。
(二)模拟权益法
1.对上年所做分录延续到本年度
调整上年被投资单位盈利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调整被投资单位亏损时: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调整被投资单位分派现金股利时: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调整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及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资本公积的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上年
2.对本期的利润、亏损及分派现金股利等事项作与上年同样的调整分录。
3.合并抵销分录:
借:股本
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商誉(借方)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的分配
未分配利润
五、案例分析
案例:甲公司2016年12月31日以2800万元收购了A公司80%股权,收购日A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情况如下表(单位:万元)(除列示条件外,不考虑其他事项):

2017年资产负债表日:A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计提盈余公积100万,分配股利300万,资本公积增加100万。

2018年资产负债表日:
假设子公司实现净利润1500万,提取盈余公积150万,分配股
利400万,其他资本公积增加2000万。

(一).收购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2800
贷:银行存款 2800
(二).合并日抵销分录为:
借:实收资本 1000
资本公积 800
盈余公积 80
未分配利润 1300
商誉 256
贷:长期股权投资 2800
少数股东权益 636
(三)2017年资产负债表日
直接成本法:
(1)首先:将合并日的分录结转到本期
借:实收资本 1000
资本公积 800
盈余公积 80
未分配利润 1300
商誉 256
贷:长期股权投资 2800
少数股东权益 636
(2)确认净利润中应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
借:少数股东损益 200
贷:少数股东权益 200
(3)确认其他资本公积变动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
借:资本公积 20
贷:少数股东权益 20
(4)抵销子公司计提的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 1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100
(5)抵销分配股利
借:投资收益 240
少数股东权益 60
贷:向股东分配利润 300
模拟权益法:
(1)调整被投资单位本期实现的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0
贷:投资收益 800
(2)调整被投资单位的股利分配
借:投资收益 24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40
(3)调整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的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
贷:资本公积 80
(4)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进行抵销
借:实收资本 1000
资本公积 900
盈余公积 180
未分配利润 1900
商誉 256
贷:长期股权投资 3440
少数股东权益 796
(5)将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等项目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 800
少数股东损益 2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100
向股东分配利润 300
年末未分配利润 600
验算:
少数股东权益应确认金额=3980*20%=796万元
少数股东权益的调整金额=636+200+20-60=796万元
少数股东损益应确认金额=1000*20%=200万元
与调整分录中确认的少数股东损益一致
(四)2018年资产负债表日
直接成本法:
(1)首先:将合并日的分录结转到本期
借:实收资本 1000
资本公积 800
盈余公积 80
未分配利润 1300
商誉 256
贷:长期股权投资 2800
少数股东权益 636
(2)将上年净利润中归属少数股东的部分结转至本期,确认本年净利润中归属少数股东的部分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200
少数股东损益 300
贷:少数股东权益 500
(3)将上年调整其他净资产变动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结转至本期,同时确认本期其他净资产变动中归属于少数股东的部分:
借:资本公积 420
贷:少数股东权益 420
(4)抵销上期及本期子公司计提的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 25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100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150
(5)抵销上期及本期的股利分配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240
少数股东权益 6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300
借:投资收益 320
少数股东权益 80
贷:向股东分配利润 400
模拟权益法:
结转上年分录:
(1)调整被投资单位上期实现的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800
(2)调整被投资单位的上期股利分配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24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40
(3)调整被投资单位上期资本公积的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
贷:资本公积——上年 80
(4)调整被投资单位本期实现的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 1200
贷:投资收益 1200
(2)调整被投资单位的本期股利分配
借:投资收益 32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20
(3)调整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的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 1600
贷:资本公积 1600
(4)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进行抵销
借:实收资本 1000
资本公积 2900
盈余公积 330
未分配利润 2850
商誉 256
贷:长期股权投资 5920
少数股东权益 1416
(5)将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等项目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 1200
少数股东损益 300
年初未分配利润 19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150
向股东分配利润 400
年末未分配利润 2850
验算:
少数股东权益应确认金额=7080*20%=1416万元
少数股东权益的调整金额=636+500+420-140=1416万元
少数股东损益应确认金额=1500*20%=300万元
与调整分录中确认的少数股东损益一致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