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之于业主
能让业主放心的一切安排,就是企业内部控制。
老板安排的人,是他可以信任的,不管是忠诚度、业务熟练度,或是其他各方面;老板放手让可以信任的人,去安排的系统与流程,在老板不发现令老板觉得是问题的问题的情况下,老板还是信任的。那么这些没让老板发现是问题的问题的系统与流程,统称内控。
一样的,内控之于董事会,就是能让董事会放心的一切安排,包括部门框架、人事布局等等;而这些可以让董事会放心的高层招聘、选用他们放心的人员去执行高层所布置的工作,就是企业内部控制;与教科书不同的是,
内控之于股东,就是能让股东放心董事会与监察人的一切安排,当然每年的股东大会,这些机构就要向众多的股东报告。
如果出现董事会与监察人就是一个家庭把控,那么这些众多的小股东看在丰厚的分红份上,倒也可以相安无事,只要不应了那句话:你看重的是孳息高,人家看重是你的本金。
想方设法掏空公司的老板在两岸三地都可以看到,甚至放眼全球股市都可以找到案例,只是案例的多与寡的问题;但这些负面案例,都属于个案,属于偶发事件,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与走向是不会起到开倒车的境界。
看他起高楼也看他楼塌,这样的案例海内外比比皆是,且都有一个特点,业主自以为是枭雄再世,会用高价豪车、私人飞机、豪华游艇包装自己,更会聘来经济学家当橱窗,然后依然故我的用PPT造势,用PPT造房,用PPT造车,用PPT研发晶片....,这样的企业谈不上有内控,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人有限公司的本质,用各种外界评价项目所需的内容来伪装而已。
万一的万一,就会出现曾经流传于股市的那句话:宁可相信世上有鬼,绝不信董事长的嘴。或者有那么个锦旗:干啥啥不行,赖皮第一名。
要不要选择放手
内控对于业主来说,就是放手给业主信任的人;倘若企业比喻成创业主的孩子,那么他想牵手到何时,才放手让孩子独自面对生活?看看境内企业能做到这一点的,真的不多;任正非还没有完全放手,董明珠没有,海尔没有…..
王永庆放手了,当他去世后,台塑还在继续经营着,台积电的张忠谋放手了,Acer的施振荣第二次放手,应该不会再接手回去,刚刚离世的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也早就放手了,……
父母之于子女,第一要及时放手让孩子学会面对不可知的未来,第二帮助孩子找到他发现的方向,而且不是代替孩子决定他要发展的方向,否则孩子很难尽早学会长大,学不会长大,就成了巨婴。
看一个企业是不是值得对标,不是看对方有多大有多强,而是看他是不是已经能独自面对自己的生活与未来,而后学习他们的制度,尤其是他们面对危机的处理方法、原则等,这才有意义,否则永远都会陷入听课时头头是道,回去后莫衷一是。
放手又抢回去且紧紧的搂在怀中的案例比比皆是,拿各国军政府来看就是,不但戒慎恐惧失去一切,还怕万一再复辟导致将来损失更多,以至于他们的制度越发没制度,越发不能相信他们看着勉强可以信任的人去从事他们布置的工作与一切。
那些能把企业做得强之后,再做大的企业,几乎都是愿意放手让他们去干的老板。这种情况,古今中外无一例外。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