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营业利润应厚植结构化意识(上)
2017年以来,伴随财政部对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所进行的系列修订,利润表中营业利润的构成要素出现了明显增加的迹象。与此同时,营业利润构成要素之间的排列顺序也有所调整,多重影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营业利润”所代表的经济含义已经今非昔比了。本文对如何分析财会[2019]6号文件中所规定的已执行新金融准则、新收入准则及新租赁准则的一般企业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核心要义就是建议报表阅读者在分析营业利润时应厚植结构化意识。
一、2017年以来营业利润构成要素变动的简要描述
从总体上而言,2017年以来,营业利润构成要素的变动是源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及其应用指南(以下并称为16号准则)的修订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及其应用指南(以下并称为42号准则)的发布。由于16号准则增设了“其他收益”会计科目,42号准则设置了“资产处置损益”会计科目,2017年以来的一般企业利润表中均将“其他收益”和“资产处置收益”作为营业利润构成要素中的单列项目。
此外,为了与2016年度营改增的全面实施相呼应,2017年以来的利润表中均将此前的“营业税及附加”项目精简为“税金及附加”;2018年度利润表中在营业利润的构成要素中开始单独列示“研发费用”,这有助于揭示企业的创新投入强度和变动趋势,也是贯彻和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2018年度利润表的营业利润构成要素中在“财务费用”小项下再分别列示“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入”,此举对于更准确地揭示企业的融资成本以及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的使用进度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2017年度至2019年度之间,除了营业利润构成要素呈现逐步增加的态势外,各组成要素的前后排序也出现了调整的迹象,且调整后的排序清晰地显现出持续性和稳定性渐次趋弱的迹象。从技术层面而言,逐步调整的排序也更加契合绝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
二、如何从结构化视角分析营业利润
伴随营业利润构成要素的逐步增加,营业利润所体现的就不仅仅是企业日常供、产、销的获利能力与状况了,尽管利润表格式的演变在逐步迎合着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不断增强的宏观经济环境。然而,从利润表分析的角度而言,在研判企业营业利润的含金量或者其持续性、稳定性时,却需要进一步厚植结构化意识,绝不宜简单地对企业营业利润的绝对金额进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间的纵向比较或者不同企业之间同一时期的横向比较。
在2019年度的利润表中,营业利润的构成要素被分列为“减:”计和“加:”计两大“阵营”,笔者认为,应该聚焦“减:”计项目研判企业的基本面,进而对其获取营业利润的能力及其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判,通过“加:”计项目来理性研判企业获取营业利润的持续性稳定性。
1、聚焦“减:”计项目研判企业的基本面
在分析“减:”项目时,通常可采用计算各单列项目的金额占当年“营业收入”项目金额的百分比,并通过与以前年度进行纵向比较的方式,来研判影响企业基本面的相关要素的变动趋势,具体而言:
(1)营业成本占比
如果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在下降,就表明企业的毛利率在提升,企业所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附加值在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增强。而一家企业毛利率的提升可能是方方面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企业的关键管理人员,不宜仅凭直观感觉就草率定论,而应进行更深入的影响因子分析,针对贡献程度来论功行赏。
(2)销售费用占比
如果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在下降,就表明企业销售环节的资金使用效率在提高,而销售环节是企业获取营业收入的“最后一公里”,在确立激励机制时,通常应体现出鲜明的强激励导向,切实解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弊端。
(3)管理费用占比
如果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在下降,就表明企业最高行政管理当局的资金使用效率在提高,在企业已经确立了公开透明且公平合理的激励政策的前提下,管理层实施自我激励也是无可厚非的。
(4)研发费用占比
如果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在上升,就表明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度在增强,同时结合研发费用绝对额的纵向比较,还可以了解到企业研发投入金额的变动趋势。如果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上升,且研发投入的绝对金额也在增长,“双增”迹象就充分展现了企业研发投入的决心与信心。如果在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百分比上升的过程中,企业的毛利率也呈现逐步提高的迹象,就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此外,如果企业对研发费用资本化选择较为严苛认定条件,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企业出资人及企业管理层面向未来的充分信心。
(5)利息费用占比
如果利息费用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在下降,就表明企业对借款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提升,企业偿还借款本息的能力在增强。在“倒贷”现象频发、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信号功能趋弱的现实背景下,纵向比较利息费用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不失为一种更为理想的“补台”路径。
(6)利息收入占比
就上市而言,如果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在提升,通常就意味着募集资金的投放进度不够理想,或者企业总体资金的使用效率在逐步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企业战略执行力在趋弱或者企业发展后劲越发不足。
顺便指出的是,如果企业生产经营的业务结构没有发生大的调整,且与流转税相关的税法维持稳定的情况下,“税金及附加”项目占“营业收入”项目的百分比通常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内。就营业利润的分析而言,分析此项占比的实际效用有限。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