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编制实务(5)一分钟搞定采购现金流
今天我讲同样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首先我们要知道,它会涉及哪些报表项目,然后把这些报表项目的发生金额填到对应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这一行中,其实第一步编制就完成了。
与销售商品一样,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我们只需要单独考虑一个进项税的问题,其他金额在报表中都能对应的找到。
老规矩,还是再把原理还原一下
第一笔分录, 采购商品支付预付款时:
dr:预付账款
cr:银行存款
第二笔分录,收到商品时
dr:存货
dr:应交税费-进项税
cr:预付账款
第三笔分录,如果是赊销的情况下采购存货
dr:存货
dr:应交税费-进项税
cr:应付账款
第四笔分录,支付存货货款时:
dr:应付账款
dr:主营业务成本
cr:存货
这时候,我们看,其实我们要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流,就是第一笔分录和第四笔分录中银行存款的贷方数字。
银行存款有两部分,第一笔分录是预付的款项,第四笔分录是支付的应付款。我们先看第一笔分录,银行存款就是预付账款的借方
再看第四笔分录,银行存款就是应付账款的借方
那么,我们就可以可以知道了,购买商品的现金流就等于应付账款的借方加预付账款的借方,只要算出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的借方发生额,其实现金流就编制完成了。
怎么求预付账款的借方呢,预付账款是资产类科目,余额在借方,那么预付账款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
所以变换一下公式,预付账款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贷方发生额-期初余额预付账款的期末余额和期初余额都可以在报表资产负债表中找到,唯独缺一个贷方发生额
现在只要找到这个贷方发生额,那么现金流就完成了。
接着看第二笔分录,我们可以看出,预付账款的贷方发生额=存货的借方发生额+进项税
现在,支付的现金流=预付账款的期末-期初+(存货借方+进项税)
记住,不要去记公式,只是告诉大家现金流编制的原理,实际编制过程中,只要明白原理,就很容易编制正确,如果不明白原理,死记公式的话,是一定编不正确的。切记切记,不要去记忆公式。
在我们说存货的借方和进项税之前,我们先看看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同理,我们需要计算出应付账款的借方发生额,由于应付账款是负债类科目,所以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
公式变化一下,应付账款借方发生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贷方发生额
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都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找到,现在只需要计算贷方发生额
从第三笔分录可以看出
应付账款贷方发生额=存货借方+进项税
所以现金流=应付账款的期初-期末+(存货借方+进项税)
最终,现金流=预付账款的期末-期初+(存货借方+进项税)+应付账款的期初-期末+(存货借方+进项税)
接下来,我们只要把存货的借方发生额和进项税找到就可以了
先说存货,存货的借方发生额怎么来的呢
同理,存货是资产类科目,存货的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
变换一下公式,存货的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贷方发生额
存货的期初和期末余额都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找到,现在需要计算的就是贷方发生额了
看第五笔分录,存货的贷方发生额=主营业务成本的借方发生额,这就是存货结转成本
所以存货的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直接在利润表中可以找到,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成本费用类的科目,一定要获取披露的明细,这个明细可以来自于附注,或者来自于科目余额表或者明细账,比如这个案例:
我们对成本和费用类的明细做了一个性质的分类,现金流虽然我们有很多的模板,可以很轻松的完成,但是真正有价值的现金流,一定要知道每一笔钱的真正的来源与去向。
在主营业务成本的明细中,我们发现除了结转的存货成本以外,其中还包括职工薪酬和固定资产折旧,由于这些成本并不是由存货结转而来的,所以它们不能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中进行核算,所以我们在计算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流的时候,需要把这部分金额剔除
实际工作中,我们填写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把从存货结转到成本的这部分金额填到对应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一行中。
职工薪酬对应的金额列到对应的支付职工的现金流一行中,折旧金额填列到对应的固定资产折旧一行中。
成本分析完,最后就差一个进项税了
因为进项税不会单独体现在报表中,我们需要在应交税费的明细中找到对应的数字
这时候,现金流就完成了
实际工作中,通常我们设计模板的时候,期初-期末直接通过公式计算,我们将对应的金额填列在对应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一行即可,然后我们单独找出采购时的进项税金额和成本中存货结转的金额,现金流即可完成。
这样去做的话,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基本上一分钟就可以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