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编制实务(4)首先搞定销项税
今天我们开始讲一些具体的小案例。
首先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这也是我们编制现金流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但是编制这部分内容实际上并不复杂,因为涉及的业务比较单一。
从会计上看,销售商品提高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要涉及的报表项目有应收账款(包含应收票据和预收账款或者合同负债)、主营收入(包括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既然知道了涉及的报表项目,把这些数字找出来就可以完成了。在我们之前提供的模板中,只要把这部分数字,也就是模板中的D区域的数字,填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这一行就完成了
我们还是先看看原理
确认收入的时候: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这时候并不会产生现金流
而收款的时候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这时候的银行存款才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其实我们最终要的就是这个银行存款的数字
如果你去银行对账单里挨个的去挖,或者去银行明细账里挨个的去挖哪个才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是很难挖的准确的,而且会消耗大量的时间。所以,不要去拿着银行流水去搞现金流,那样既浪费时间,也不会准确,更不会发现问题。
也不要去背所谓的现金流的编制公式,哪怕你倒背如流,你编不对。理解了原理,看一眼报表,现金流就有数了。这也是为什么小朋友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搞平的现金流,我们搭眼一看就知道他哪里现金流编错了,是一个道理。
我们还是先从上边的分录中看,其实就是求第二笔分录中银行存款的借方发生额,怎么求呢,其实就是求这笔分录对应的应收账款的贷方发生额。
我们知道,应收账款期初+借方-贷方=期末,所以它的贷方发生额等于期初+借方-期末
期初和期末从报表上都能找到,现在就缺一个借方发生额了,我们再看第一笔分录,借方发生额其实就等于主营业务收入和销项税
所以主营业务收入来自于利润表,应收账款来自于资产负债表,其发生额可以用报表的期初数-期末数来计算出,唯一在报表中不能直接体现的就是销项税,所以我要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去科目余额表中把销项税的金额找出来。
只要找出销项税,那么整个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流就完成了。
所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首先要做的一个重要动作就是,去科目余额表中把销项税的金额找出来,然后就完成了。
同样的,其实销项税也可以从附注中找到
如果你觉得还是很绕,从我们之前画好的模板中就一点也不饶了
所以我们看下方我画的这个例子,当我们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全部填进模板之后,就形成了第五行diff差额,这个差额是代表的期初-期末。
我们只要把diff这一行的数字对应全部填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这一行,就形成了现金流量表。
为了突出应交税费的销项税,我特意对其进行了拆分,把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为两行列示,这时候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中包含销项税,而销项税的数字来源就是来自于科目余额表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底稿,随手就可以画出来,而且随手就可以把现金流编制出来,你觉得难吗?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来这个现金流都是如何形成的,每一个数字的来源都一眼望穿
总结一下,编制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流,最关键的动作,就是找到销项税,找到了销项税,就意味着完成了一半。而其余的部分,报表上直接就能找到数字。
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现金流项目慢慢说,等全部说完,我会给你演示一个完整的编制过程
如果需要模板,或者不理解的,可以来星球索取和提问
加入星球,扫描下方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