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编制实务(2)为什么可以10分钟搞定现金流量表
在写check之前,有必要还是先把现金流编制的流程和原理说一下。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部分,报表
报表的填制,我喜欢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借贷表达方式,也就是通过正负符号来体现借贷方,这样其实看起来会更清晰,当然你也可以调整为全部正数呈现的方式,只不过需要注意的,就是由于符号表示的方式不同,接下来涉及加减的公式就要不同。
虽然只是一个符号的不同呈现方式而已,对结果没什么影响,但是,这就是设计的思路问题了,你可以试着按照我的习惯去做,我之所有有这种习惯,一定是踩过很多坑之后,这些习惯其实是完美避坑的方式。
一般在国际上,正数代表借方,负数代表贷方。
为什么要这样表达,就是减少信息在大脑中的步骤,看到一个数字,不用再单独思考是借还是贷,是流入还是流出。尤其是数字量大,工作量大的时候,它会给你的工作带来极大的轻松。
在资产负债表中,借方余额正数表示,贷方余额负数表示,你如果经常审计外企,或者在外企工作,或者在四大工作,你就很适应这种方式,如果你在内资企业或者事务所,你也应该了解,因为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格式。
损益表中,同样的,借方发生额用正数表示,贷方发生额用负数表示。
我们再回顾一下,资产类的余额是在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余额是在贷方,收益类的发生额在贷方,成本费用类的发生额在借方
这时候,我们的会计恒等式,就变成如果把会计六要素全部加起来,最后一定等于0
回到整个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图,最上边部分为横向排列的报表项目名称及对应的报表数字,check是为了检验报表的平衡。
因为我们是通过资产负债表的变动额和利润表的发生额来转换为现金流量表,为什么呢,因为报表所有的发生额就代表了这个报表中,这个企业中发生的所有业务。
在利润表中,所有的数字都是发生额。而在资产负债表中,期初与期末之间的差额,就是发生额。
所以诞生了一个新的区域D,期末与期初的差额。(具体的结构图参见现金流编制实务(1)五分钟画一个牛逼的模板)
我建议,所有的公式,都是单项的。比如不要资产类的公式用的是期末-期初,而负债类的公式变成了期初-期末。
单项的公式可以确保不会出错,也不会因为头晕而产生大脑失灵,因为频繁的变换符号和方向,很容易出错,单项的公式目的就是减少大脑的思考流程和环节。
由于在报表中,很多明细内容并不能直接体现,比如折旧、摊销,减值,工资等等,也就是说,这些内容,由于他们是不同的性质,所以必然会影响到现金流的分类,但是我们又无法直接从报表中取得这些明细数字,所以这些明细内容,才是现金流量表能否编制正确的关键。
而这部分内容,必须要去看明细表,或者科目余额表,其实在看明细表或者科目余额表的时候,整个企业所有的账务处理和数字就搞明白了。
所以我对于这类报表项目,你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比如把报表的明细进行拆分:
这样拆分之后,可以更清晰和准确对这类内容进行一个判断,当然如果遇到不是特别复杂的公司,也可以不必拆分,以免无谓的增加工作量。
如果你把这些项目进行了拆分,注意这些报表项目的取数公式,要记得减去新增的拆分列的数字。
如果你不进行拆分,或者不对坏账等这些内容进行单独取数,其实也并不影响,结果是一样的,原理也是一样的,你都必须弄明白每一项报表项目背后数字的性质组成。
因为编制现金流量表,就两件事,一件事是看这笔业务是否产生现金流,一件事是对这笔业务的性质进行分类。
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项目灵活选择处理。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第一步,计算出所有报表项目的差额。
然后我们就可以真正的开始编制现金流了。
第二步,其实就是把我们计算出所有的报表项目的差额,填到下方A区域中对应的行里,现金流量表就完成了。
把报表发生额,也就是差额全部填列在对应的A区域中,其实就是对所有的报表数字进行的一个性质分类,如何分类不同的性质呢,其实对应的就是每一行中对应的现金流量表项目。
不产生现金流的数字,在同一行内就会自动抵消为0,比如计提职工薪酬并不产生现金流,只有发工资的时候才产生现金流,如果你计提1万元工资,那么对方科目在费用中也会增加1万元,应付职工薪酬中发生的贷方1万元和费用中的借方1万元同时填列在支付给职工的现金这一行,就不会产生现金流。后边我们会有具体的案例。
我们还是看这个结构,A区域实际上就是现金流量表的主表,D列是后边各列的加总数。也就是每一列的数字,只要把它放到对应的行中,然后对每一行的数字进行加总,就汇集成了现金流量表。
因为每一行行代表着现金流的项目,而各列代表着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样就完美的把三大报表中所有的项目和数字关联起来了。
你觉得,还需要费劲的找模板吗,你只要按自己的思路,把科目余额表,或者每个科目的明细表看一遍,然后对数字分分类,最后做个加总就好了,因为思路极其清爽,而且涉及到的公式极其简单,所以根本不需要找任何的模板,随手边做就边画出来了。
另外,只要我们要确保所有的数字都要填到下方A区域中,这样现金流量表就一定是平的。
原因很简单,这就是三大报表之间的最基本的勾稽关系,也是最基本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权益
现金(货币资金)=负债+权益-非现金的其他资产
如果你的企业很复杂的话,为了对具体的内容的底稿更清晰,你也可以对现金流量表的项目做一个更明细的分类,比如在每个现金流量表项目下插入行,来区分更具体的经济内容,比如同样的销售商品的现金流,你可以把销项税单独列示一行。
这样你可以更清晰的看到每一项现金流中都包含哪些内容,这些数字都是由哪里产生的,非常清晰,就不会再存在现金流量表看不懂,或者不知道对错,或者不会分析的问题。在披露报告的时候,尤其是其他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可以把其他项非常清晰的披露出来。
第三步,也是同理,我们将第一步算出的差额,除了填到A区域的各行里,还要填到B区域的各行里,附表就完成了。
你觉得,编制一张普通公司的现金流量表,需要超过十分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