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粘性是如何建立的
出众or出局?一定要从顾客的粘性说起
这个顾客,不是单纯指买卖关系,而是一种服务关系
比如你和你的领导,你的领导就是顾客,因为你要听命和服务于他
比如你和你的客户,你的客户就是顾客,如何才能把握服务和风险的关系呢
你身边的所有人,其实都是你的顾客,因为你们需要交流和沟通
出众还是出局,就意味着你是否能在一件事情中脱颖而出,比如面试,比如审计,比如晋升
我参加过很多路演,也做过路演的评委,做过创投机构的创业导师,在我参加的所有的活动中,经常会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介绍一下你的项目,介绍一下你自己,但是只有一分钟的时间,最长也不会超过8分钟。
比如,我们曾经组织过一次一分钟路演,通过一分钟的时间,让所有的评委为你投票。
一分钟,你该如何能讲清楚呢?
如果你讲不清楚,就说明你对自己的认识不够。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你需要向别人介绍你自己,尤其是面对行业外的客户,你应该如何介绍自己呢,你能不能一分钟内把自己说清楚,能不能一分钟内把审计说清楚?
我们最常遇到的问题:审计是什么?
审计是什么?很多审计师解释了半天,最后解释的自己都晕了。
这也正是审计缺乏粘性的源头,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在干嘛?
很多人提到审计是干嘛的,就是个做底稿的?
而底稿又是什么呢?
为什么审计需要粘性呢?
我们要粘的是我们的客户
或者说,我们的客户需要粘我们
只有我们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客户才可能粘我们
还是我之前说到过的我一个项目,项目还没做完,客户说你回去拟个合同吧,我们邀请你来做我们的财务顾问。
后来,我由于工作忙,就没放在心上,客户三天两头的催我,快拟个合同吧,我们特别需要。
这个客户的老板,是没有财务观念的,纯业务出身,因我们帮他解决了很多问题,尤其是财务上,我把报告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组织公司开会,一项一项的给他讲解,当然,我讲的不是报告的逻辑,而是每一项内容中,现在公司的状况,有多大的风险,并且与客户共同探讨应该如何调整和改进。
你看,如果你能创造价值,你不想挣钱都难。
而财务审计能够创造的价值,是任何行业都比不了的。
还有哪一项工作,向财务和审计一样,是服务于所有行业的,而且是所有行业都具备风险的,不管是央企,上市公司,小微企业,任何一个企业提到财务,提到税务,都是头大的。
这正是说明了财务的巨大价值。
为什么财务经常不被认可呢,正是因为我们缺乏一种包装的能力。
也就是你要把你的能力,通过什么的方式展现出来。
如果你的专业能力再强,却展现不出来,你的能力其实就无从发挥,这也是我接触的很多财务、内审、外审人员,一腔抱负,一身技能,却郁郁不得志,迷茫暗淡的原因。
比如我接触过很多内审,都在说,自己做了什么样的一个报告,花费了很多的功夫,想对公司的某个内控进行改进,可是没人买账。
他没有能力吗?肯定是有的,可是为什么没有人买账呢?
就是因为他没有包装好他的能力,我们包装能力的方式,比如我们的报告,为什么我的报告让我获得了一份外部的新合同,而他的报告却自己的老板都不待见呢?
因为我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客户分析了现状,而且这些现状我们分析到位了,正是目前老板心中积压已久的痛,所以才能有下一步,我们探讨如何调整和改进。
这个过程中,是一种洞察力,一种讲话的能力。
财务人总喜欢把很多内容做的很专业化,让人望而却步。
但是一旦问道关键点,却又哑口无言。
洞察力,其实就是发现关键问题的能力。
尤其是面对外行的客户,你要能听懂他真正的意思,而不是只听个表面,甚至有些人很固执,特别喜欢刻意解读字面意思,喜欢咬文嚼字。
我们需要的,是客户真正的内心,而不是他嘴里说出来的东西,况且有些客户的嘴本来就很笨。
包括我们看一些新的财税政策,我记得新个税法刚刚出台的时候,我们做了一次研究,每个条款逐个的研究,我当时就说了一句话,我们解读了一句话的很多意思,但是我们要想清楚它的背景,因为在座的目前没有税局的人,我们会不会过分的解读了。
就像上学的时候做阅读理解,可能作者写这篇文的时候,压根没想这么多,但是我们为作者概括了非常多的中心思想。
如何增加我们的洞察力呢?
唯有专注
当你专注于一项事情的时候,天地万物都能给你带来启发。
我几乎从来不读财务的书,除非我需要工作的时候,那些书是我工作的工具而已。
因为财务的书,大部分都是工具书,你很容易被陷入其中,一个永远走不出的漩涡,把你禁闭在那里。
就像很多小朋友已经被禁锢在了审计底稿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