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底稿编制|编现金流就是玩个对对碰
之前的现金流模板还没有讲完,今天继续说说这个现金流的模板。
这一套模板其实在操作过程中略显复杂,但是也正因为它的设计复杂,在外观上,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去理解编制的原理。
今天接着说负债和权益
首先是短期借款,类似的还有长期借款
与借款相关的现金流活动,都是筹资活动,因为借款是筹资的最普遍的形式,所以在做现金流的时候就比价容易了,只需要将本期新增、本期减少的金额分别填入筹资活动现金流入、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就完成了
但是有时候借款会涉及外币,这时候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汇率。汇率的变动引起的汇兑损益是不影响现金流的,所以这部分对应的就是财务费用。
接下来应付职工薪酬,因为当期计提的工资薪酬费用是不影响现金流的,所以对应调整利润表的工资薪酬科目,所以我们在做现金流的时候,必须把利润表中的成本、期间费用中的计提的工资薪酬部分全部找出来,一般都是有特定的明细科目的,这样,才能把计提的应付职工薪酬数字和对应的成本费用中的数字对应起来,那么现金流就是0.其实这才是报表的钩稽关系,你做审计,你编现金流,不是照着模板随便填,而是真的要去看,工资都计提到哪里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为什么我们从费用中挑出来的对应的费用和计提的数字不一样呢,这时候,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去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做的,有没有问题。
所以,我们在做现金流的过程中,其实是把整个账簿重新梳理和理解的过程。
除了计提以外,在支付工资的时候,我们经常遇到的,还有一个集团公司下,母公司代子公司支付付工资的情况,既然是别人代付工资,自然也就不会产生自己的现金流了,那么这时候也是同理,对应的账务科目一般是其他应付款,我们必须知道企业是如何处理的,才能确保现金流编对。比如有些企业可能并没有计入其他应付款,有可能是应付账款。
同样的道理,再往下看,还有应付股利,当期计提的股利,肯定也是不产生现金流的,那么对应调整的就是股利分配。股利分配的数字和应付股利的数字一综合,现金流就是0了。
重头戏来了,应交税金
先说所得税吧,因为所得税不复杂,还是同样的道理,当期计提的所得税不产生现金流,就对应调整所得税费用
而增值税是我们做现金流,通常最先要做的事情。因为它会影响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首先是我们要找出进项税,它会产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然后是销项税,它会产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我们看到还有经常遇到的进项转出,它会影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
然后就是个人所得税,它产生现金流的部分会反映在支付给职工的现金,但是计提的时候,期末与期初变动金额其实不影响现金流,调整其他应付款
其他税金,如果在计提的时候不影响现金流的,对应调整对应的费用科目,产生现金流的时候,全部都是其他经营活动。
再往下看,其他应付款,又是一个大杂烩。可能包括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
我们要关注的是关联方资金拆借,这部分应单独作为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或流出。一把就是期末和期初的差额填列。
资金拆借就会涉及利息,计提的利息不产生现金流,那么就对应调财务费用
总之就是,不产生现金流的部分,一定要搞明白企业是怎么做账的,尤其是计提类的,都提到哪里去了,一定要找出来。
其实实际做的时候依靠很容易,比如一笔计提,利润表中记录是100,而期末与期初的差额是10,那么他们的金额是不对应的,从现金流中反应出来,就是现金流出90,直接100-10得出来的。
所以实际操作就会变动非常容易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看看分录就明白了。
dr:费用 100
cr:计提 100
dr:计提90
cr:银行存款90
所以这就是现金流编制的原理,资产负债表的项目,通过期初和期末金额得出本期的发生额,而利润表本身就是发生额,他们之间都是有密切的勾稽关系的,这些数字就像对对碰一样,只要对应的碰一下,现金流就有了。
好了,原理知道了,我们再看最后几个,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期末与期初的变动金额肯定不产生现金流,因为这个科目肯定是重分类来的,那么它对应的长期负债科目比如长期借款、比如长期应付款等,碰一下,就没了。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如果涉及关联方债务转资本的,也是不产生现金流的,对应的就是各类负债,碰一下。
在实际工作中,你有两种做法,如果要做的细致,就把不产生现金流的部分单独拉出来,单独对对碰。
如果粗糙一些,或者有些科目不好区分,那么就不必拆分不产生现金流的部分,只要企业的账务处理没问题,直接碰一下,现金流也是一样的。
尤其很多分录和会计处理都具有一致性和相似性,我们不需要去逐笔分析货币资金,而是通过科目之间的关系,进行统一汇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