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开审计底稿系列16:营业外支出和资产处置收益
继权益类科目之后,营业外收支也是适合练手的科目,资产处置收益也是刷长期资产科目时by the way的事情。(虽然高大上的注册会计师都是讲报表项目,而非会计科目,但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第一步取数,看账(科目余额表+明细账),要报表,催资料,帐表数据核对一致,确保营业外支出在财务报表、审定表、明细表和披露表中的金额核对一致(四一致)。
第二步,既然是风险导向审计,理应以分析为起手式(还是先得有数哈,所以屈居老二)。根据定义:营业外支出是核算企业非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种支出。
既然是非日常的,所以月度波动往往没啥意义,同理,年度对比也整不出啥子。既然是非日常的,那么报表结构占比应当较小。
第三步,抽凭(装一点:重要或异常项目检查)。实务中,极少数实习生会不幸沦为抽凭机器,似乎是件没技术含量的事。实则,抽凭约等于细节测试,是审计的大杀器(毕竟也没啥好办法不是)。
倘若我们对企业发生的每一笔业务都做细节测试,都去抽凭,那控制测试和分析程序都可以靠边站了。然鹅,是不太现实的,因为量实在太大,然而对于营业外收支来讲是现实的,量不会太大,就是老老实实抽凭细节测试。
问题来了,具体怎么看凭证呢,这里头包含着莫大的学问。我在一起开审计底稿系列15:专项储备中说:不懂会计的审计总有股子瞎审计的味道。不懂会计,怎么知道分录对不对(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怎么知道附件有没有毛病(支持性证据是否完整且合理性)。
会计中的定义就不摆了,抽一位幸运儿上市公司星光农机看一眼。

或者,在我们不想背锅又无力甩锅的(风险太大)时候,只能放弃承接这项业务了。
评估风险就是确定锅的大小,好不好甩,能不能甩。
未尽事项,自行类比(我说审计新人之路就是部模仿史),抑或下回分解。秋风吹旷野,一期只一会!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