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开企业拿地中的隐性税收成本
房开企业拿地的渠道五花八门,拿地的条件八门五花。在拿地环节,如果不算好税负这笔账,不注意到其中的隐形税收成本,结局只有一个:高利润的项目变成低利润的项目,赚钱的项目变成亏损的项目。现将常见拿地环节的隐性税收成本,分析如下。
一、招拍挂
1、土地出让金票据如何开、开给谁?对增值税、所得税及土地增值税的影响。
2、土地出让金返还,对增值税、土增税、自持房产税的影响。
3、限地价、竞配建条件中,配建房对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所得税的影响。
4、限地价、竞配建房资金、竞公配及基础设施费资金,这部分土地出让金之外额外承担的支出,土地增值税、所得税的处理。
5、拿地条件中,承担红线外建设,对土地增值税、所得税的影响。
二、一二级联动
一二级联动中,如何正确处理一二级开发,尽量避免一级开发收益影响二级拿地的税收成本。
三、置换地
特殊情况下置换地的拿地成本,对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所得税的影响。
四、股权收购拿地
1、以股权收购方式拿地,股权溢价对土地增值税及所得税的影响。
2、对应的开发用地,其前身是分立、划转等方式取得的,其所得税、土增税上的可扣除金额。
五、项目合作开发中增资入股
以增资项目公司方式的合作开发,同样也存在股权溢价的问题,同样对增值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有影响,只是不象直接的股权收购这么明显。
六、烂尾楼收购
烂尾楼收购,土增税前有多少金额加计扣除的影响。对应溢价部分能否土增税前加扣的影响。
七、法拍地
法拍地的坑是最多的,潜伏的隐性税收成本也是最大的。票的问题、税谁承担的问题、上家的税怎么缴的问题、承担的税能否扣等等问题,坑坑害人。
八、村企合作、城市更新开发中的隐形成本
村企合作开发模式和城市更新改造更加复杂多样。广东省三旧改造税收指南中罗列了9大模式几十种方式,常见的问题,也就是为了取得土地的开发权,付出的房、付出的建设费,如何在增值税、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上处理的问题。
说到底,拿地中的隐形成本,如何在税收上显现化,如何解决在三税前抵扣或扣除的问题,是个复杂的政策问题,也是个技术问题。只有解决了”地价“在税上的扣除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好”地价“的分摊问题,一个地产项目的税务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