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对审计案例的作用估计过高
你看了上百部、上千部战争片也不会成为一名军事家。你看了上百部、上千部动作片,也不会成为一名格斗高手。你天天看美职联,也不会成为一名灌篮高手。
MBA的案例教学,后来也没有培养出多少顶级职业经理人,也更难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案例教学固然有很多优点,确实能从中学习到很多的知识点,但已经成为历史的案例,只是代表过去市场环境下、某个企业家做出了具有自己特点、在当时条件下成功的决策。无论曾经多么经典的商业案例,也只代表过去。无论过去多么成功的企业,在成为案例时,可能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你可以回忆一下,成为经典商业案例的那些成功企业,有多少现在已经消失了。
很多审计同行,尤其是初入审计岗位的新人,在网上各个交流平台上急切地想找审计案例来学习,想象着通过案例的学习,可以立刻对审计检查有所帮助。审计新人认为可以通过审计案例的学习,能够对照着日常的审计检查,可以照葫芦画瓢地进行操作。也有出版社出版过一些审计案例方面的书籍,但似乎没有多少让人印象深刻的审计案例。好的审计案例似乎那么少,满足不了广大审计人员的迫切需求。
好的审计案例及分析一定会对做好审计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也要考虑以下可能的因素:
好的案例可能是编出来的。经典的小说情节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在各种培训和工作交流中的审计案例分享也可能是经过加工、处理的。有时候可能为了吸引听众或增加案例分析的效果,可能会把几个问题事件汇总并改编为一个更复杂的问题事件。当编出一些精彩的桥段,案例就显得很精彩,也体现了审计的智慧和魅力。
一些经典审计案例可能是企业不愿对外宣传的。没有几家企业会主动“自曝家丑”。审计部门在对外案例分享时首先要考虑企业商誉、市场影响、管理层意见等多个因素。因此,审计部门对外的案例分享也可能会对真实发生的问题事件做减法,去除一些敏感内容。一些审计部门发现的大案要案,是不会写进审计案例的。
“过去时”的案例可能会影响审计判断。案例都是根据过去的问题事件编写的。企业的管理流程、决策等也会根据市场、政策等的变化而变化。一个经典审计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可能因为企业业务政策和经营策略的变化、运营流程的变化等,而不再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或一个严重的问题。比如过去因手工操作而存在的问题,现在因为有了系统控制,问题就可能存在于其他环节了。
过分强调案例可能会造成“纸上谈兵”。审计人员在实际检查中不仅要面对各种报表、数据、凭证、原始单据等物质载体和各种信息,还要面对被审计单位各个层级、形形色色、活生生的人。人的因素对于审计判断的影响甚至会超过“物”的因素的影响。人的因素比“物”的因素更加复杂、灵活和难于把控。在审计案例中存在的一些人物特点,在现实中可能会存在另外的特点。
审计的道路上没有捷径。不少审计人员对审计案例的需求带有一些想走捷径的心理。他们想着,通过一些审计案例的启发,可以少付出一些努力,而多获得一些审计发现。或者套着审计案例,就能轻松地应付审计项目中遇到的类似情景。对于军队来说,即使是模拟战争,也是要亲自动手操作,而不是仅仅看案例教材。真正的能力和战斗力都是要靠摸爬滚打锻炼出来的。
实践出真知,思考现规律。通过学习可以开阔视野和提高认知水平,但要提高真正的认知能力和正确的思考方向,只有靠扎实的审计实践。要想发现审计工作的规律和问题出现的规律,就要靠自己认真的观察和勤奋地思考。即使对审计案例分析得如何头头是道,也不能替代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审计案例,不如踏踏实实地了解业务流程,利用大数据做更全面的分析,这样才能发现更多的疑点。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