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金流量表看风险所在?
最近一阵风靡「现金流量表」,只因为政府开始要求企业报送,然后很多的大咖开始开班授徒教导编制,其实现金流量表用途很多,尤赖财务人员去发掘出来。
如果我们编制预算的时候,依据市场预测做未来五年的推演,加上过去五年的实绩,大致就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尤其产品的销售量、单价、金额都拉出来之后;加上市场胃纳量的基础数据
就好比方说,进入2020年的时候,婴儿潮的60年代的朋友开始一个个退休,那么接棒的00年代能不能撑下原来的基本盘,我们从祖国的数据来看看,祖国60年代出生的人口有2.4亿人,而00年代的有1.6亿,两者相差0.8亿,这个0.8亿就是市场逐渐萎缩的区间,虽然不是一步到位,但每年随着60年退休的人口增加,而00年毕业投入就业的人口比较后,会产生每年逐步递减的市场份额的感觉。(如下图)

之前世界银行说,未来20年,全球消费市场会每年以5%的速度递减,也就是说去年100,今年95,明年是90.25(95X95%),如果再考虑到00年的孩子大部分都会继续升学,也就是延缓就业,那么市场萎缩的程度就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大。
想到这里,再考虑到科技进步的风险,也就是iPhone为代表的手机,不但封杀了电视机、摆脱DVD,取代了数位相机,更封杀了床头音响、客厅的环绕音响,于是科技产品的替代+消费市场的萎缩,导致FPG的未来前景逐渐暗淡。
大家试着想想,你如果按市场反馈的数据推估未来五年,发现可能在第四年就会出现现金净流出,而且后续不会反转,那么你会怎么做打算?出售工厂是一个选项,将技术能力转移到其他产品也是一个选项,顺其自然也可能是一个选项,再等等看恐怕是大多数人默认的选项。
那么仅仅依靠现金流量表就可以?当然不是,利润表也是要做未来五年,搭配过去五年来看整体趋势。

懂得阅读报表,而且及时取得相关的报表,是不是感觉财务居然可以化身「占卜师」了呢?
当然不止,必须借助很多报表,财务的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都可以帮助你,重点在于过去5年+未来五年,而不仅仅是明年。
只是,现金流量表要能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绝对不仅仅是财政部公布的编制方法,尤其面对以下问题的时候:
2)如果剔除,收入与支出的平均天数是不是会扭曲?
这里面有个问题,如果企业的AR(应收)平均回收天数是70天,但其中的VAT(增值税)是15天就支付,那么AR的真实回收天数是多少天?
当企业财务人员能克服这些问题,将现金流量表转化成企业内部管理可以使用的格式(并最大程度的与外部需求融合),并在未来几年内发现AR天数持续小于AP(应付)天数,而且边际贡献持续下降到无法覆盖固定成本,形成现金净流入的时候,企业就可以通过预算、借由现金流量表发现未来潜在的风险。

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早研发、行销共同找对策。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