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的苦衷,公司的资金成本
最近几天,讨论最热闹的大概就是恒大了。让我没想到的是,相比股价的波动,债券的波动,竟然更是剧烈,发行的美元债券实际收益率飙升到了21%,国内发行的债券更惨烈,跌到了60多块钱。说起来债市的规模其实远大于股市,债市对外界信息的反应也更敏感。能在60多块钱抛售债券的投资人,肯定是认定未来债券有很高的违约风险,才会用这么大的折价卖出。
债券市场实际收益率的变化,反映到公司,也会是资金成本的变化。投资人对收益率的要求越高,公司就必须支付更高的成本来获得资金。说到资金成本,最近我倒再次想到了应付账款账期的问题。
在企业的整个营运周期中,应付账款的账期作为递减项,自然是只要有机会,就要拉长供应商的账期。别说预付账款了,等销售回款了再付供应商的钱才最好。可在实际的博弈过程中,最后其实也只能是一个各方平衡。
前阵子碰到一姑娘在抱怨,听起来大概是哪个公司的采购业务员,说是财务非业务都用票据结算,怎么也不给现金,一方面是公司从客户那收来的也是票据,另一方面是公司自己也有能力从银行开出来票据。于是这位姑娘就一个人两个大,一边是财务的要求,一边是供应商的不乐意,夹在中间的她,就得两边都低声下气,还吃力不讨好。票据作为一种有几乎可以替代现金的结算工具,看起来有很多美妙之处,财务部门也难免被诱惑,想要用它来给让资金成本管理更上层楼。不过,财务也可能会有失算的时候。比如,那位姑娘就说,供应商给我们的都是两个报价,用现金结算一个价格,用票据结算另一个价格,最后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谁也没占着谁的便宜。
我倒是觉得,应付账款的资金成本,可能还真不能独独地看账期算资金成本,而是得整体看采购成本,否则可能反而是舍本求末。在采购的成本控制环节中,更值得看重的可能是:
1、采购回来的东西是有用的。
2、采购的成本。商务谈判是确定价格的最后一环,而提前对对方成本的解构,才是谈判的核心筹码吧。
3、至于资金成本,更应该是一种互赢的思路,综合比较两方的资金成本,再予以利用,否则可能反而要为这账期付出更多的代价。那若是业务和财务各自有心里的小算盘,最后占便宜的就是供应商。
好久不见啦,预祝大家十一假期愉快。家里小朋友开学,一个假期之后,不管是我还是他,都还在适应中。以前一直没好好管他学英语,发现已经是不能再拖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给他排了英语和语文学习计划,实际执行会有很多状况,总之就是各种凌乱。关于采购,其实有很多可以探讨的有趣的问题,欢迎大家交流反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