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内审老司机会选谁做徒弟
从事内审十三年,师承晨鸣,在公司这个平台上做到现在,有收获,也有困惑,如何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是我思考的问题。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从平凡到超凡,有些人甚至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了十几年都平淡无奇,这是为什么呢?一万小时定律是成为专家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以为有了必要条件就水到渠成,而忽略了其他重要影响因素。如有的朋友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职称考试上,总认为自己得不到重用和提拔是因为缺少那些本本,却没有发现最欠缺的是能力和态度,责任与担当。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留一手是很多人的做法,自我保护。我刚来公司的时候,一个朋友劝我悠着点,一旦公司榨干你的潜力,也就到了卸磨杀驴的时候,并举了很多案例。从感情角度讲,人们无法接受付出后的被抛弃;从现实角度讲,没有谁有资格躺在功劳簿上,进步和竞争才是生存法则。
人都有辉煌的时候,也有衰落的时候,如夏花秋叶,这是规律。守是守不住繁华的,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即使你如此,终有一天也会被淘汰和谢幕,这是进步。当你把自己放到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时,唯经历过暴风雨的洗礼,才有机会成为卓越者。这是玄奘给我的启示!
我想选择一个徒弟,首先,这个人是喜欢内审的,想从事这份工作,这个非常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就是他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最重要的是他要有学习能力和担当意识,我要培养的是一个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的人,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武侠小说和影视剧里常有这样的故事情节:大师兄入门最早,也付出最多,有担当却未能承袭衣钵。为什么?是老师偏心吗?不是的。而是在优秀和卓越之间,大师兄似乎总差那么一点火候。最经典的惠能和神秀之争,五祖为什么把禅宗衣钵传给惠能,因为惠能才是最彻悟的智者。
我希望遇到一个有思想,有潜力的人,带他入门并希望每日精进,把内审工作带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每个人凭勤奋和幸运取得了点成绩,唯有不断地学习和充电,才能保持优势和竞争力。培养一个后继者,秋天总要来临,花凋零是宿命,而生命的延续才是最有价值的存在。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