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会计人总得找到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前面的话:作为一个财税爱好者,本公众号周一至周五,根据时间根据心情任性写一写财税专业文章,周末不写财税专业文章。因为苦逼的会计人,除了上班搬砖之外,还要花时间学习”长方体固体物质空间移动“的财税知识,还要考取各种注册搬砖和各类搬砖师的证书。但是会计人就只能是搬砖和考试吗?我们的会计人生到底是什么味道呢?是被加班和考证把舌头麻住了,无法体会出人生的味道?会计人的人生有没有酸甜苦辣咸? 为了生活需要赚钱”六个便士“,我们只顾着低头搬砖,我们是否抬头看看那天边的月亮?
最近看了一个叫做《熬鹰巴士》的节目,第三期的主题叫做“三十不立,你心虚吗?”。三十不立的我,当然心虚,但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标题,而是因为这期节目中有个叫王星亮的同龄人,他的现状,他的压力,让我感受身受,让我心虚不已。
节目中王星亮曾说:“有一年去千岛湖,环湖骑行,千岛湖的风景特别美。骑的特别开心,回来以后在北京站的站前广场,我就哭了,我就说我干嘛要这么开心,我现在什么都不是,屁都不是,我有什么权利开心。我当时就想我不能这么开心。”
王星亮的这种感受我也有过。我喜欢爬山,深圳的所有大小山基本都爬过,而且还不止一次。登顶的时候,有那么一秒的开心和压力的释放。可是马上我就意识到,我屁都不是,我在这像个傻子一样的开心,爬山的目的是为了释放压力,可是到头来又被无形的压力笼罩。
世界是残酷的,看客是毒辣的,也许在一些人眼中,开心要匹配上一个合理的理由,没有理由的开心,或者理由不足以匹配开心,就是穷开心,二傻子式开心。所以一个三十而立,却不立的人,在看客看来,就不能拥有开心,甚至开心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种罪。
世俗观点认为,在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三十就应该成家立业,就应该有一番作为。如果没有,那么一定是这个人哪里出现了问题。按照网络的说法,不是智商有问题,就是情商有问题,要不就是两者都出现了问题。如果你想反驳,别人会说:“为什么别人可以,你却不可以了,还就是你的问题”。
比如我们会计人面试,或者别人谈论某个会计人时。面试官或看客常常会唏嘘并摇头说:“你这个年纪和这个阶段,本不应该是如此,你的会计职业生涯规划出现了问题”。甚至也有嘲讽者表达,会计人没有在相应的年纪取得相应的成绩、岗位、证书,不是蠢就是傻。
我们可以规划高中考上一个好大学,读一个名校会计专业,然后考研或者直接进入大型平台工作,三五年考下注册会计师,在三十岁之前成为财务主管/财务经理,然后在画个三五年时间负责过IPO项目,三十五岁左右成为财务总监。这个规划当然是有可能的,我也见过有类似规划的财务总监。
会计人是需要做好职业规划,是需要该考证考证,该提升能力提升能力。可是人生真不是按照规划而来。看过纪录片《人间世》的人应该都知道,当那些人在患上癌症之前,他们的人生规划中从来就没有考虑自己会得癌症,患癌之后有的人也没预料到,在经过各种治疗之后,死神依然不放过他们。可是生活并不是和电视剧一样,无论过程多么曲折离奇,都能走向皆大欢喜的大结局。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当人生不能如规划一样,人该如何自处?会计人如何自处?因为我们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主管/经理/总监,因为管理岗位是有限的,更多的会计人一辈子可能在一个普通公司,做一个普通岗位。
而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会计,或者单位财务负责人。除了规划、证书、学历、过往平台之外,还有其他很多因素。我曾在知乎上一个问题(会计真的是越老越吃香吗)中做出了分析。这个问题中由于对于“老”没有界定一个概念,我以“年龄老”和“资历老”两个维度来涵盖,然后用“能力主导”和“资源主导”进行职业划分。根据象限法,可以将老会计(也就是所谓的成功的会计)划分为四种可能的状态。(如下图)

如上图所分析,成为一个理想的会计决定因素,有可能是能力、有可能是资源(基于资源或取得老板的信任)、有可能是资历(和老板一起创业)、有可能是年龄(这种可能性有,但较少)。
以上是我的分析,但是面试官或者看客,人家哪有时间去了解你这么多。直接简单粗暴给某个人、某一类人定一个标签,下一个定义,甚至扣一个帽子,才是社会的真实一面。
刚开始的时候,我曾试图去解释,比如解释为了刚毕业没有去大平台(并不是你想去就可以的),我也曾去说服,比如证明现在的状况和困境,并能直接判定我以前都在混日子(当然别人也不相信你曾在过去的日子里拼过命),当看客把你所有解释看成辩解时,一切的解释都没有必要了,当看客对你的人生早已质疑时,试图去说服别人,最后只是一种被别人嘲笑的自我安慰。
我们无法去说服别人理解你,也不奢求让别人理解自己的不容易。就如最近某明星说过的一句话还上了热搜:“每个人都很辛苦,你凭什么要别人了解你的辛苦"。虽然网友对这句话非常赞同,但个人对这句话持保留意见,因为虽然我们无法感受身受其他人的辛苦,但是我们至少有点同理心,否则每个人都只做精致利己主义者。
是的,成年人的世界,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远虑或者近忧。让别人理解自己本来就是无法实现的理想,”感同身受“也只可能存在字典里面。每个人注定是孤独的,所以我们除了思考如何找到与世界相处的方式,更要找到如何与自己相处的方式。
其实我们都知道,人没必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可是人毕竟是环境的动物,普通人也不是圣人。我们只能适应,并如何找到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但如果要让自己忠于自己的灵魂,则每一个人都要找到和自己相处的方式,每一个会计人找到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我们需要规划,然后用尽一切力气为了理想去拼搏。就算结果或者预期并没有想象的好,但是至少我们为了自己拼命过。
大学时我曾获得过学校第一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三等奖。我忘了我是怎么举着奖状微笑拍照的,我也忘了我怎么就获得了这个奖项的。但是评委老师的一句话我现在依然记得。
“如果你的人生并不能和你PPT上规划的一样,你有什么其他规划吗?” 评委老师的这句话,时常让我明白人生不是PPT,人生不是演讲。是的,当人生总是事与愿违,当别人质疑其他人可以做到,为什么只有你总是事与愿违时,你是该思考了,是该反思复盘了,我们要思考我们过往的努力,是否是足够足够努力,还是只是感动到自己的努力。但无论如何,过去已去不必深陷过往的痛苦,没有人会去理解人,也没办要求别人理解你,请找到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咱离开大学之后的日子,在每次换工作面试时,当然面试官问:“你是怎么规划你的会计生涯的?”,抑或者是:“看你的简历,我感觉你的过往职业规划有问题呀”。
我总会按照面试官想要的答案,去回答这些问题。不去解释,不去辩解,点头如捣蒜的恭敬听从,满怀微笑的点头示意。并告诉面试官:“是的,我规划有问题,我规划的不行,是的,我有问题”。面试者众多,大家时间都宝贵,没有谁来和你谈人生背后的故事,我也不是来做情感节目的。
因此,每一个都要找到和自己相处的方式,虽然我们知道每一个人情感深处都是孤独的,而如何找到和自己相处的方式,则是孤独只是孤独,而不是变成寂寞。
每一个都要找到和自己相处的方式,我曾经有个下属要离职,跟她做思想工作,和她沟通离职的真正原因,她说:“做了三四年总账,感觉这个岗位对她来说学不到什么东西”,对于学不到东西这块,我是有权限调整相关岗位。在我再三追问下,她说:想要在这个城市留下来,想要攒钱买房”。可是对于工资这块,尤其是要匹配买深圳房子的工资,这个权限我是没有的。而且我也知道,深圳会计的工资比较低,很多工作十年的财务主管工资也就7-8千左右。抛开日常开支,和内地的城市比较,深圳会计工资没有竞争力,甚至个别企业会计工资还不如内地城市。
一般人可能觉得这个姑娘是不是好高骛远,是不是对自己没有清楚的认识。甚至个别人会对人家冷嘲热讽。其实这是完全没必要的,每一个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都不应该受到嘲讽。虽然暂时看起来手上只有“六个便士”,但是你能嘲笑别人对天边月亮的向往吗?
我相信她给我说的理由是真话,当然也不排除她只是给我一个难以说服她的借口。但是我清楚的知道,学历不占优势,中级证书也未考取的她,还是很难的。但这不是她的规划出了问题,也不是她不够努力,也不是她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年轻人敢想有憧憬不是错)。
她走的时候,我记得我反复说过几句话:“女孩子在外面打拼,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好好照顾自己”。我当然没有用文艺的话语说,保持梦想,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找到和自己相处的方式,包括让自己开心的方式。但我相信,她一定可以。因为她这个年纪的我,当初也曾懵懂过,追逐过。最后在各种经历中,找到自我,认识自我,以及找到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其实找到和自己相处的方式,包括让自己开心的方式,并不是那么简单。尤其是随着年纪增长,让自己开心这种事情,变得非常之困难。有人觉得人生的开心大多在18岁之前,18岁之后更多的是表演式的开心和陪练式的开心。
而我的18岁之前的开心,不是中学考取全年级第二名,戴着红花举着奖状拍照时的开心。也不是获得学校国庆征文一等奖,上台领奖的开心。而是我小学时,有一次放学路上,看见伙伴们一个个跳过一个一米多的沟渠,而我这个二傻子从来没有跳过那个沟渠,不知道哪来的信心,拍着胸脯,大声说着:“让开,看我的”。然后纵深一跃,跨是跨过去了,可是身子不知怎么后仰了一下,直接摔下水沟,完美变身为一个落汤鸡。当时旁边的小伙伴都在发出嘲讽式的狂笑,我没有任何羞耻,也没有脸红心跳,而是跟着大家哈哈大笑,然后迅速爬了起来,屁颠屁颠的一路笑着回家了。
这种天真的开心,这种不惧怕任何挑战的开心,这种摔倒了爬起来继续笑的开心。现在越来越难了,也许这就是人生吧。但不管人生有多么不容易,我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回到本文开篇的视频中,有的人看完视频会觉得,王星亮目前的现状和压力,都是他自己过往的决定造成的,每个人都为自己的过往选择买单。毒舌的人会觉得,王星亮就是错误的选择辞掉公务员,属于自作自受,这都是他自找的。我们无法让别人来理解自己,我们也无法改变,别人根据你现在的困境,判断你过往所有都是错误。
所以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创作的《月亮与两个便士》,男主人公“查尔斯. 斯特里克兰”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抛弃了家庭,为了画画的梦想来到巴黎,最后来到一个孤岛上(塔希提岛),最终死在这个岛上。当“查尔斯. 斯特里克兰”,的妻子按照其遗嘱,把他的最后画在墙上的花遗作予以销毁时,你可能不知道“查尔斯. 斯特里克兰”到底在追寻什么,是追寻塔希提岛上的月亮吗?还是在找寻一种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当王星亮最后站在天桥上,大声喊出:“王星亮,你已经很棒了,不要委屈自己了”。其实我的眼眶是湿润的。 因为我们知道,要求社会去善待你,别人去理解你,这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别人对你过往的“不成功”,不指指点点,不恶意嘲讽就是万幸了。所以我们每个人总得找到和自己相处的方式,善待自己,温暖自己。包括让自己开心的方式,让自己痛哭释放压力的方式。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