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怎么就成了职场的一道坎
35岁以上的职场人要警惕自己成为了公司的“负担”。
以前说4050人员存在就业危机,不知从何时起,就业危机的年龄线提前了。前几年某大企业传出清退34+以上员工的讯息后,35岁好像成了职场的一道年龄坎,直让人后背发冷。
35岁,职场13年(本科毕业)或10年(研究生毕业),年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姑且算是中年之始吧!人初到中年,年富力强,凭借以前的积累一般拿着较高的薪酬,享受着超长的年休假,在公司还有资本可以傲慢一下。
到了这个年龄,如果你从事的工作25岁的年轻人也能胜任,这是个非常糟糕的信号,这意味着你的职场竞争力在衰减。对于老板来说,做出同样的工作业绩,自然是留用薪酬低的那个。25岁的年轻人工资一般比35岁的中年人工资低,两人干一样的活,业绩无异,公司如需裁员,自然会以末位淘汰或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等理由辞退35岁的中年人。再进一步,如果35岁中年人的高薪超过了他的劳动价值,对公司而言,中年人简直成了不折不扣的“负担”。
会计人切莫用“会计越老越吃香”安慰自己,“会计越老越吃香”是一句流行的谬误。世上大概也没什么行业从业者越老越吃香,要不招聘为什么普遍要求35岁以下呢?人老了肯定是贬值的,但老人的知识与经验积淀多,这种积淀越多越吃香。就因为知识与经验积淀多的人年龄普遍大,给人一种错觉,以为越老越吃香。要小心了,如果老了积淀不够就该苦自己了。工作十年,如果只积累了三年的工作经验,后面七年的工作不过是前三年经验的简单重复,这时你的价值和一个只有三年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是一样的。
每个人都会走到35岁,其实也无需过分担心,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年龄永远不是问题。如果能力与年龄不能成正比的增长,别说35岁,哪怕30岁都可能成为公司的累赘。真正的问题是,个人能否创造大于薪酬的价值,能否创造大于别人的价值。
我不想贩卖职场焦虑,既然提出了问题了,就要帮大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迈过35岁这道坎,保持职场竞争力的唯一办法就是坚持学习、持续学习。
某位大企业家要求公司的经理人利用每年的104个周末补上业务缺的课。有人质疑,说他需要休息。这位大企业家不客气地说,如果你要休息,就把你的位置让出来好了,不需要休息、想进步的年轻人有的是。
这位大企业家的话可能有些刺耳,却振聋发聩。职场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工作舒适区切莫躺下睡大觉,多补补专业课、业务课,补补软技能(说、写、沟通、组织),让自己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我相信这样一句话,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